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孫少起發展循環農業開辟致富新渠道


    【發布日期】:2012-03-09  【來源】:北方網  【作者】:記者李汝斌

    園區奶牛場

    循環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創始人孫少起

      養奶牛,用牛糞做肥料培育蘑菇,用蘑菇的菌稈做飼料喂魚,用養魚蝦產生的廢料培育名貴花卉,用花卉做旅游觀光園……變廢為寶,循環相生,在天津西青區青泊洼有這樣一處綠色循環農業基地。

      廠房菌種全免費專家指導還包銷
      3月1日一早,記者趕往位于西青區青泊洼的凱潤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
      一進入園區養殖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成排的平房。49歲的農民老陳站在一間掛有布簾的房子門前。
      “您這里面種的什么?”
      “我承包種植的是茶樹菇。”老陳領著記者走進昏暗的房間,里面是一層層木架子,架子上除了培養蘑菇的基質,就是已經采摘過一遍后剩下的蘑菇菌稈菌渣。
      老陳說,他2008年加入農業種植合作社,這兩年不但廠房和菌種全部免費,而且還有專業人員指導并包銷,只要按照標準操作種出蘑菇,就能有穩定收入。過去他在家種糧食糧食,一畝地一年只有幾百元的純收入,現在種蘑菇一年收入幾萬元。
      “蘑菇不是都種在大棚里嗎?”
      “真的都不收費嗎?”
      對于記者的一連串疑問,西青區大寺鎮宣傳部干事王洪飛說,這是蘑菇工廠化種植,比大棚種植更科學,雖然對租種農戶不收費,但按規定農戶必須把種蘑菇的廢料,如菌渣菌稈全部交給合作社,而這些東西可以喂魚和做有機肥,從而解決飼料和肥料成本問題,種植園可以變相獲利,同時優惠了農民。
      園區的面積非常大,一路上,除了種植蘑菇的廠房,還有幾處大魚塘和一處養著600多頭奶牛的飼養廠。王洪飛說,該園區占地5500畝,以食用菌種植為核心,配以水產、奶牛養殖、蔬菜蘑菇種植等產業,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創業風險大婚事險告吹
      在該公司會議室,記者見到了凱潤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的創始人孫少起。
      說起自己的創業史,孫少起笑著說,當年為創業差點結不成婚。
      1985年,孫少起準備辭去西青區王穩莊村農機站的“鐵飯碗”,在村里承包水塘養魚。而這一年的5月1日,孫少起就要結婚,老丈人對這個“莽撞”的女婿有點兒不放心。因為既要結婚,又要籌錢承包魚塘、購買設備、魚苗等,孫少起根本沒有這么多資金,家人都勸孫少起別“瞎折騰”。
      “當時雙方老人給我壓力很大。”孫少起說,結婚后他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借遍親戚朋友,湊了18500元,買了一輛推土機去挖水塘。家人為此將他臭罵一頓,但他還是堅持做了。
      雖然第一年養魚掙了十幾萬元,但好景不長,從第二年起,他開始賠錢,血本無歸。
      “當年不懂農業科學。”孫少起說,當年為了節省飼料成本,他就到天津的面粉廠、糧食糧食廠、餅干廠、罐頭廠,購買下腳料或過期廢料,拉回來直接扔到魚塘里喂魚。而且為了提高產量,盲目加大投放尾數,結果魚塘變成了臭水坑,魚都死了。
      連著兩年,孫少起賠了七八十萬元,從大家羨慕的萬元戶,又成了靠借債過日子的“窮光蛋”。很多人追上門來要賬,讓孫少起不勝其煩。家里人也勸他放棄,不要再賠下去了,一家人還要生活。
      “多虧農業專家救了我。”孫少起告訴記者,直到1987年下半年,在區農技部門的幫助下,他認識了天津農學院的幾位養殖專家,才知道魚塘要三層養殖,第一層鯽魚,第二層鯉魚,第三層草魚。一畝水塘投放各種魚苗的尾數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每天喂多少飼料,是按照魚的體重來計算分配的。
      1988年,孫少起承包的水塘一年掙了200多萬元,他又開始“風光”起來。很多村民在他的帶動下,也開始學著科學養殖,村里一時間出現了很多“漁民”。

      遠赴廈門取經誠心終得真傳
      在園區奶牛場,上百頭奶牛悠閑地吃著飼料。一輛推土機正在牛欄里鏟牛糞。
      “這些牛糞可是寶貝,可以做蘑菇培育的基質。”孫少起指著黑乎乎的牛糞告訴記者,循環農業基地其實是在很偶然的機會下創辦的。
      2003年,村里親戚找他借300多萬元聯合開辦奶牛場,由于管理不善,一直賠錢。2006年,從沒養過牛的孫少起把奶牛場接了過來。600多頭奶牛養得還算順利,但是牛糞處理成了大問題。既不適合當肥料,又沒地方扔。
      “偶然聽說牛糞能做培植蘑菇的原料,我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求經。”孫少起說。在一次全國農業研討會上,一位農科專家向他介紹了在廈門用牛糞種植蘑菇創業的農戶姜先生。于是,孫少起帶著禮物來到廈門登門拜訪。
      “人家很熱情,但就不告訴我技術。”孫少起說,住了一周,花了不少錢,還是啥也沒學到。
      轉年正月初八,姜先生的兒子結婚。接到請柬后,孫少起放下公司一切事務,帶著重禮趕往廈門。這次登門感動了姜先生。姜先生發往北方的11張請帖,只有他這個最“普通”的朋友到場恭賀。
      這次,孫少起被安排和種植技術人員小劉同吃同住,天天耳濡目染,學到很多技術。臨走時,劉技術員還送給他一本種蘑菇的“手抄本”,寫著所有種植蘑菇技術的細節。
      去安徽,到河南……為了學習種蘑菇,孫少起又帶著村人到處去學藝。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孫少起的養牛廢料種植蘑菇項目終于在天津西青試驗成功了。

      搬來新婚女兒穩定員工軍心
      2010年7月,孫少起經營的循環農業成了天津首批援建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的首個農業科技項目。從2010年7月到2012年1月5日,孫少起23次往返天津與新疆之間,忙得不亦樂乎。
      “農業種植上,我是個成功的人,但對于家庭和孩子們,我都不稱職。”說起自己的家庭,孫少起顯得有些無奈。
      孫少起的女兒今年27歲,就在他的企業里工作,而小兒子還在上初中。兩個孩子的學習,他從沒管過,不但沒給孩子們開過一次家長會,甚至不知道孩子班主任姓什么。
      “我覺得最對不起的還是我的女兒女婿。”孫少起說,新疆策勒的援疆項目有700多畝地,因為工期緊,要求當年要幫助當地人培植出蘑菇。由于當時條件艱苦,大部分人水土不服,工程進度進展緩慢,受此影響,援疆隊伍軍心動搖。
       “工程做了一半,很多人員都要求回津,特別是技術人員,他們一走工程就要停,花費了很多精力和資金的項目就要破產。這可是咱們天津第一個援疆項目,我不甘心就這樣完了。”孫少起很倔強,想來想去,他想了一個“餿主意”。他飛回天津,動員剛剛結婚28天的女兒女婿隨他到新疆長期工作,以穩定軍心。
      “和剛創業時一樣,當時家人認為我‘瘋’了,都不同意。”孫少起說,他最終說服女兒女婿去了新疆,后來妻子和親家想孩子,他又趁熱打鐵,干脆把家人都接過去。
      “經理一家人都在這里,我們還怕啥。”工人們很受感動,開始安心工作。
      示范園區建成后,為當地解決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平均每人年收入2萬元以上。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扶绥县| 西林县| 山东省| 高碑店市| 驻马店市| 游戏| 科技| 团风县| 道孚县| 上饶市| 天全县| 西丰县| 商洛市| 铁力市| 洛阳市| 和田市| 泸州市| 宝鸡市| 巴林右旗| 鹤庆县| 台东市| 东平县| 怀集县| 略阳县| 马尔康县| 琼中| 银川市| 宿松县| 遂川县| 海阳市| 阜阳市| 金溪县| 东城区| 化州市| 嵊泗县| 双江| 靖江市| 怀来县| 和硕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