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江山市白菇產業領導小組組織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考察當地的食用菌發展情況。靈壽縣是長江以北最大的白菇種植地區,江山市是“中國白菇之鄉”,長江以南最大的白菇產區。考察期間,一南一北兩個白菇主產區的相關人員,就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白菇產業,進行了交流切磋。
考察組由江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山市食用菌產業領導小組組長王笏一,副市長黃孔森帶隊,農辦、財政局、農業局負責人等參加了考察。考察組先后參觀了靈壽縣的白姑生產、加工基地。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白菇還沒到出菇的季節,因此沒有見到一袋鮮菇。
靈壽縣是長江以北最大的白菇種植地區,就在石家莊邊上,距離北京城僅有2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銷售。據介紹,2003年全縣共有白菇種植戶13000戶,種植量約3億袋,總產量5.6萬噸,分別比我市多6000戶、2億袋、1.6萬噸。
與江山市相比,靈壽縣的白菇產業特點明顯,首先是種植規模非常大,2003年的數據顯示,該縣白菇種植數量是我市的3倍。
其次是受地域和氣候的影響,靈壽白菇的品質好,單價也高。靈壽白菇俗稱“河北菇”,表現為顏色白、適口性好等,一般市埸價格在兩塊五到6塊錢一斤,比江山市白菇每斤高出一塊五到兩塊五。其主要原因一是氣候條件好,白菇比較適應在北方低溫氣候條件下生長。二是出菇遲,不搶早,能生產出高品質白菇。三是以低產量來保證高品質。當地一般只采收一茬鮮菇來鮮銷,二薦菇只用于加工。四是貯藏運輸條件好。當地白菇一般采用空運、或冷藏車運輸,很少采用普通貨車運輸,從而保證了運輸過程不影響品質。
此外,靈壽縣的加工企業也比較多,現在該縣有各種類型的白菇加工企業3000多家,加工量在15000噸以上。
考察組認為,靈壽縣重視擴大規模,注重白菇品質,保持生產、加工平衡等經驗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