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金針菇的基質是玉米芯、秸稈、棉籽殼等農業廢料;裝基質的塑料袋可以用于回收塑料;種植完的菌渣有一部分作為燃料投入了高溫滅菌爐,剩下的可以作為有機肥和栽培其他品種食用菌的基料再加以利用。”河南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張玉亭說。
1畝地=40畝地?
沒錯,采用科學技術工廠化栽培金針菇,就能把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40倍,這個看似不合理的算式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3月4日,記者走進位于新鄉原陽縣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這個占地僅20畝的科研基地,由于采用了省農科院研發的白色金針菇袋栽工藝工廠化生產技術,每年生產的金針菇高達1500噸。
走進基地的出菇車間,記者看到,8層的棚架上密密實實地擺放著一袋袋白色金針菇,幾名工人用梯子上上下下,把剛出苗的金針菇擺到最上層,又把長到一定高度的金針菇逐層往下移。
“金針菇在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環境條件,剛剛出苗的需要大量光照,要放到光照充足的上層;長到一定高度的又喜歡陰涼,需要放到可以避光的下層。”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康源春介紹說。
金針菇是一種低溫型食用菌品種,只能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低溫期出菇,農民在自然條件下種植,每年最多種植兩個周期,而采用工廠化種植,利用技術、設備,給金針菇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可以實現周年種植,消費者一年到頭都可以享用到新鮮的金針菇。
更重要的是“節地賬”和“效益賬”。
康源春給了記者這樣一組數字:農民采用普通大棚種植金針菇,占地1畝的大棚可以擺放3萬袋,一年可以種植兩個周期即6萬袋;工廠化種植金針菇,可以實現周年立體多層栽培,占地1畝的出菇車間一次可以擺放24萬袋,全年可以實現10次循環栽培,即1畝地可以栽培240萬袋,土地利用效率是普通大棚栽培模式的40倍。
據了解,我省金針菇年產量約10萬噸,采用大棚生產這些金針菇需要占地8000多畝,如果全部采用工廠化生產,加上配套設施用地,也僅需要400畝左右,可以節約土地約7600畝。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無污染、零排放的綠色生產過程。
“種植金針菇的基質是玉米芯、秸稈、棉籽殼等農業廢料;裝基質的塑料袋可以用于回收塑料;種植完的菌渣有一部分作為燃料投入了高溫滅菌爐,剩下的可以作為有機肥和栽培其他品種食用菌的基料再加以利用。”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張玉亭說。
記者看到在生產廠房旁邊還有一排板房,康源春說,那是用來進行食用菌栽培試驗的實驗車間,“我們正在研究把工廠化種植方式應用到雙孢菇、杏鮑菇、蟹味菇、鮑魚菇等更多的種類上。”
“菌類已經成為我省種植業中產值僅次于糧、油、菜的第四大類,2010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24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5%。如果能有更多的菌類采用工廠化種植方式,對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 糧食生產和 糧食安全,是很有意義的。”康源春說。
1畝地=40畝地?
沒錯,采用科學技術工廠化栽培金針菇,就能把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40倍,這個看似不合理的算式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3月4日,記者走進位于新鄉原陽縣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這個占地僅20畝的科研基地,由于采用了省農科院研發的白色金針菇袋栽工藝工廠化生產技術,每年生產的金針菇高達1500噸。
走進基地的出菇車間,記者看到,8層的棚架上密密實實地擺放著一袋袋白色金針菇,幾名工人用梯子上上下下,把剛出苗的金針菇擺到最上層,又把長到一定高度的金針菇逐層往下移。
“金針菇在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環境條件,剛剛出苗的需要大量光照,要放到光照充足的上層;長到一定高度的又喜歡陰涼,需要放到可以避光的下層。”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康源春介紹說。
金針菇是一種低溫型食用菌品種,只能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低溫期出菇,農民在自然條件下種植,每年最多種植兩個周期,而采用工廠化種植,利用技術、設備,給金針菇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可以實現周年種植,消費者一年到頭都可以享用到新鮮的金針菇。
更重要的是“節地賬”和“效益賬”。
康源春給了記者這樣一組數字:農民采用普通大棚種植金針菇,占地1畝的大棚可以擺放3萬袋,一年可以種植兩個周期即6萬袋;工廠化種植金針菇,可以實現周年立體多層栽培,占地1畝的出菇車間一次可以擺放24萬袋,全年可以實現10次循環栽培,即1畝地可以栽培240萬袋,土地利用效率是普通大棚栽培模式的40倍。
據了解,我省金針菇年產量約10萬噸,采用大棚生產這些金針菇需要占地8000多畝,如果全部采用工廠化生產,加上配套設施用地,也僅需要400畝左右,可以節約土地約7600畝。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無污染、零排放的綠色生產過程。
“種植金針菇的基質是玉米芯、秸稈、棉籽殼等農業廢料;裝基質的塑料袋可以用于回收塑料;種植完的菌渣有一部分作為燃料投入了高溫滅菌爐,剩下的可以作為有機肥和栽培其他品種食用菌的基料再加以利用。”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所長張玉亭說。
記者看到在生產廠房旁邊還有一排板房,康源春說,那是用來進行食用菌栽培試驗的實驗車間,“我們正在研究把工廠化種植方式應用到雙孢菇、杏鮑菇、蟹味菇、鮑魚菇等更多的種類上。”
“菌類已經成為我省種植業中產值僅次于糧、油、菜的第四大類,2010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242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5%。如果能有更多的菌類采用工廠化種植方式,對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 糧食生產和 糧食安全,是很有意義的。”康源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