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推動食用菌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的重要舉措,也是三明市今后一段時期食用菌工作的重點。大力發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對提高三明市食用菌產業科技含量和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產品優質生產、實施品牌經營等都具有重要積極作用和重大經濟價值及產業發展意義。
目前,三明市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勢頭較好。據統計,目前全市食用菌工廠化企業有19家,日產鮮菇能力達30噸,年生產規模達3500萬袋以上,產值超1.2億元。尤其是去年全市食用菌工廠化發展最快,新投產、新開工、新擴建的企業共有8家,其中新投產5家,擴建1家,在建2家,總投資達7000多萬元,投資規模是前幾年的總和。將樂縣禾生原生態菌業有限公司擴建后,日產量從2噸增高到6噸,為目前該市在產最大的食用菌工廠化栽培企業。沙縣豐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在夏茂置地100畝建設真姬菇生產企業,目前一期廠房在抓緊建設中,該項目總投資預算達8000多萬元,日可產真姬菇5萬袋,鮮品12噸,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項目建成后為我市最大的一家食用菌工廠化設施栽培企業。
工廠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種有金針菇、杏鮑菇、真姬菇、白木耳、草菇等,栽培規模最大的品種為白色金針菇、其次為真姬菇(海鮮菇)。全市已發展食用菌工廠化設施栽培企業的有將樂、泰寧、建寧、尤溪、沙縣等。其中泰寧和將樂縣為最多,分別達5家和4家。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與傳統栽培相比,具有五大優勢:
一是不與其它農作物爭田。以往大部分食用菌都是種在大田里,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出現了食用菌與農作物生產“爭田”的矛盾,而工廠化栽培食用菌全部在工業園區、鄉村山地以建廠房在室內栽培為主,可大大緩解與農作物生產“爭田”的矛盾。
二是可實現周年生產。工廠化栽培通過一些先進的機械設備實行人工控溫、控濕、控光,使食用菌生產不再受季節變化等極端自然氣候的影響,實現了周年生產,天天都可以吃到新鮮可口的食用菌。
三是產品優質綠色。工廠化栽培從菌絲培養到出菇全程進行設施控制,生產出的菇體整齊、色澤一致,再加上封閉式管理,出菇環境較好,減少了病蟲害,實現了產品的優質、安全、綠色。
四是減輕勞動強度。工廠化栽培食用菌多為機械化和智能化、企業化管理,農民可像工廠工人一樣8小時上班,不受日曬雨淋的勞作之苦,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和解決年青人不想當農民的就業問題。
五是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工廠化設施栽培的食用菌產品可銷往上海、杭州、廣東等地的農貿市場,通過積極申請綠標、注冊品牌等手段完全可以打入大型超市,賣價高,市場潛力大。
今后,三明市將持續好的發展勢頭,推動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平衡發展,逐步實由分散零星種植、粗放經營向工廠化設施栽培轉變,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