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莊壇村林個子收購了4000余斤鮮香菇,下午友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專車將收購的鮮菇運往邵武天添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冷藏,明日這些香菇將批發至邵武各市場。
“在家門口就能賣香菇,不用討價還價,還沒有欠賬。”今年43歲的林個子,18歲開始種香菇,是該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一個香菇代理收購農戶。他不僅替合作社收購其他菇農的鮮菇,還將自己的鮮菇和干菇賣給合作社。
莊壇村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吳家塘鎮的一個高山村,有著50多年種植香菇的歷史,村民近三分之二都是浙江慶元菇農移民,莊壇村農戶或多或少種植香菇。據村主任陳可勝介紹,莊壇村從上世紀80年代的段木栽培到現在用木屑代料栽培,從過去菇農“多而散”到第一家食用菌合作社成立,從制菌到栽培技術都成熟的菇農開始“抱團”發展。
1984年開始就學種香菇的萬德敏是友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2010年11月,他和其他7位村民投資508萬注冊了合作社。他介紹,合作社社員原料實行統一調運,生產的香菇統一銷售。他自己去年3月種植了1.8萬袋香菇,10月底開始采收香菇,菇期可至今年4月,預計純利超過3萬元。
“今年準備注冊商標。”看好香菇市場的萬德敏介紹,村莊四面環山、林木茂盛加之水質好,種出的香菇不僅有圓厚的外形,還有口感好、顏色好看等特點,在邵武市場供不應求。他要讓莊壇香菇走得更遠、香飄更遠。
“村民都有很強的保護林木意識。”陳可勝介紹,莊壇村林地面積近3萬畝,將種菇為主收入的村民十分珍惜現有的森林資源,制作的香菇代料,除了松、杉、樟、楠四大木材不能作原材料,其他的木材都可作代料。菇農的代料多是該村和周邊鄉鎮村莊主伐山場木材的枝丫、自家造林地的小灌木或鋸粉,還有少數的谷殼等農作物下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