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潘集區高皇鎮的萬畝蔬菜基地,這里有天源和順金針菇周年化生產線,這里有金源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這里有架河4萬畝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
如果說土地流轉是為土地“疏經通絡”,那么農業工業化則是為農業生產“強筋健骨”。
“千家萬戶的農業分散經營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反應總是慢半拍。”淮南市潘集區農委主任宗衛東說,出路只有一個——增粗拉長產業鏈,把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實現農業工業化。
龍年的春節,張傳峰的雙孢菇銷售格外喜人。走進高皇鎮金針菇養殖基地,致富帶頭人張傳峰的產業已是越來越大。在區農委的引導下,張傳峰已不滿足傳統的金針菇生產,又推出了經濟價值更高的雙孢菇培育。
占地3000平方米的40個菇棚建設一新,一個菇棚一天產菇一萬袋,設計日產4噸,夏天接種、秋天種植。日裝10萬袋的雙孢菇,一斤批發價格為6.5元—8元,30-40天輪一茬,一年8-9茬,銷售已覆蓋淮南、合肥、蚌埠、阜陽等地。
高壓滅菌鍋、自動裝袋機、現代化的技術實現了溫度、濕度、加熱、制冷全部自動化。流水作業周年生產線,實現了雙孢菇生產從大棚走向工廠的工業化發展。
如果說土地流轉是為土地“疏經通絡”,那么農業工業化則是為農業生產“強筋健骨”。
“千家萬戶的農業分散經營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反應總是慢半拍。”淮南市潘集區農委主任宗衛東說,出路只有一個——增粗拉長產業鏈,把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起來,實現農業工業化。
龍年的春節,張傳峰的雙孢菇銷售格外喜人。走進高皇鎮金針菇養殖基地,致富帶頭人張傳峰的產業已是越來越大。在區農委的引導下,張傳峰已不滿足傳統的金針菇生產,又推出了經濟價值更高的雙孢菇培育。
占地3000平方米的40個菇棚建設一新,一個菇棚一天產菇一萬袋,設計日產4噸,夏天接種、秋天種植。日裝10萬袋的雙孢菇,一斤批發價格為6.5元—8元,30-40天輪一茬,一年8-9茬,銷售已覆蓋淮南、合肥、蚌埠、阜陽等地。
高壓滅菌鍋、自動裝袋機、現代化的技術實現了溫度、濕度、加熱、制冷全部自動化。流水作業周年生產線,實現了雙孢菇生產從大棚走向工廠的工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