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菇傘”撐起一方天
銅鼓人現在甚為自豪:“我們不賣樹,我們賣菇了!”
從3年前賣出的第一車反季節香菇算起,該縣反季節香菇栽培從年僅120萬袋“瘋漲”至現在的813萬袋,增長近7倍,一躍成為全國第二、全省第一的反季節香菇生產基地縣。
原因何在?主管菇產業項目發展的縣領導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始終堅持政府引導、農戶主導的原則,形成區域化產業布局。”從2000年起,銅鼓縣敏銳意識到發展食用菌的巨大潛力,于是實行“先發展,后規范”,采取“零限制”、大優惠的鼓勵措施,廣大菇農的發展激情和投資熱情大增。
縣里采取有償服務、技術承包、建立科技示范戶等形式,累計培訓1萬多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有經驗的栽培能手。
菇農種菇碰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h里開辦了小額信貸服務,實行統一掌握、封閉運行,指標到戶、監督使用,采取以鄉為單位統一抵押、菇農多戶聯保,鮮菇上市后集中償還的方式,既解決了生產所需資金,又降低了銀行借貸風險,實現了菇農和銀行“雙贏”。
對于種菇需消耗大量木材,該縣堅持“用養并舉”的策略,規定每生產一萬袋香菇必須營造速生豐產林2畝,確保資源永續利用,產業持續發展。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