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野生食用菌,分布在中國、日本和朝鮮三個國家。在我國,松茸主要生長在東北長白山區的吉林和西南橫斷山區的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區。特別是吉林省產的松茸個頭大,肉質細,色澤好,味道香,數量多,品質優良,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由于松茸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故素有“野菇之冠”、“蘑菇之王”、“蕈中珍寶”的美譽,與鵝肥肝和魚籽醬并稱為世界三大美味,在日本也有“海里的鯡魚籽,地上的松口蘑”之說。加上松茸至今仍不能人工培植,生長要求嚴格,生產數量有限,所以更顯得彌足珍貴、備受青睞。
在吉林省,松茸主要分布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龍井、和龍、安圖、圖們、汪清、琿春6個縣市的10多個鄉鎮,是延邊州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近10年來,年均出口數量在120噸左右,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但是,近幾年由于種種原因,吉林省松茸優勢漸失,前景堪憂,值得關注。
一是數量減少。10年前,延邊州松茸年產量超過300噸,現在已經減少到120噸左右,最低時還不到20噸,豐歉周期由2年延長到4年,且歉多豐少。主要原因是濫采亂挖。每到采摘季節,當地農民紛紛進山,不分成茸、童茸一起采,連根挖,不覆土,用手拔。這種掠奪式采摘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嚴重地破壞了松茸特有的生存環境,減少了繁殖機會,再生困難,使松茸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二是質量降低。松茸是生長在深山密林中的天然野生菌類,采摘不易,保鮮度要求極高,質量成為決定其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延邊州的松茸從采摘、挑選、包裝出口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經過多次折騰,死皮斑腐現象嚴重,鮮松茸變成了陳舊的松茸,質量下降。其次,多年來一直采用凈重1公斤泡沫塑料包裝箱出口,沒有精品包裝和產地品牌,缺乏保鮮保質措施。另外,童茸或開傘情況多,等級混亂比較普遍,以次充好屢屢發生,市場信譽受到嚴重損害。
三是價格下滑。松茸屬市場稀缺產品,又是長白山特產,而且數量呈減少趨勢,本應物稀價高。
但是,近幾年來,吉林省松茸價格卻在國際市場呈現出走低趨勢,從1997年的每公斤93美元降到2001年的85美元,每年還有15%的童茸摻入出口,價格只有30美元,而朝鮮的松茸價格卻從89美元上漲到95美元,比吉林的松茸高出10美元。與韓國比較差距就更大了,它在日本市場上可以賣到150美元。
四是市場混亂。目前,雖然延邊州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農民―收購商―出口商”的松茸市場經營格局,但是,由于缺乏統一規范和監督管理,市場混亂仍很突出。全州有65家收購商,32家出口商,還有6家來自日本、韓國的外商。每到開產季節,都免不了一場“松茸大戰”。農民不了解等級、行情、價格等信息,不僅賣難,而且時常挨宰;收購商常常壓等壓價,混等出售,以次充好,在農民和出口商之間兩頭騙;出口商又把低等劣質松茸賣到國際市場,既造成市場混亂,又影響我國松茸的國際形象。
編后:編發這篇稿子不免讓人感到痛心,難道又一個珍稀的品種要離我們而去課頤且丫有太多的教訓和遺憾了,竭澤而魚的做法給人們帶來的僅僅是短暫的財富和歡樂,而留下的卻是資源的滅絕、環境的破壞這些很難甚至無法彌補的后果。面對上天留給人類的財富,我們應該懷著感激的心情善待它,并有責任將它保護好,使之傳之后世。
來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www.cccf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