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棲霞訊 棲霞以盛產蘋果聞名全國,而如今又多了一道風景:
漫山蘋果掩映間,一排排塑料大棚陽光下熠熠生輝。樹上蘋果紅,棚
里花菇香――利用蘋果枝條發展的食用菌產業正在長大。9月4日,松
山鎮赤巷口村黨總支書記賈相國告訴記者:俺村今春投資50萬元建起
100多個菇棚,每個菇棚純收入兩千二三百元。
棲霞市現有果園面積65萬畝,全市人均一畝果園,戶均蘋果收入
上萬元。但是多年來,蘋果能賣錢,每年剪下的20多萬噸果枝條只能
當柴燒。農民說,什么時候這枝條也能賺錢就好了。
農民的心思,成了市里研究的課題。科技人員經過試驗得出結論:
與各種培植香菇的原料相比,蘋果枝條毫不遜色,每噸蘋果枝條可培
植香菇1000棒,全市每年僅蘋果枝條就可以培植食用菌2億棒以上。
該市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調2名食用菌專業大學生,組成食用菌生
產辦公室;聘請西北農業大學的3位教授擔任生產顧問。同時,出臺
優惠扶植政策,發放了4.7億元專項小額貸款。有關部門還組織科技
大棚車下鄉100余次,發放明白紙3萬余份。為避免食用菌產業出現“
賣難”,市里先后與省內外客商簽訂銷售合同,還在桃村鎮、觀里鎮
建起了食用菌加工廠。
一棵蘋果樹長出倆產業,今年全市15個鎮(街道)培育食用菌的
專業村達100多個,培育食用菌1500萬余棒,可為農民增收1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