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筆者來到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馬樓鄉馬廟村,雖是農閑季節,但該村的木耳種植大棚區里人頭攢動,有的在卸料,有的在裝袋……
馬廟村曾是黃河灘區的貧困村,當地群眾一直渴望能尋求到合適的致富項目。2008年12月,大學生“村官”付尚森經過調查發現,當地農村廢棄秸稈較多,這是發展食用菌種植的豐富資源。2009年10月,付尚森回母校做了有關毛木耳培育試驗,并篩選出最佳的菌種和配方,然后回到村中,自己先嘗試發展種植,并取得成功。在付尚森的帶動下,馬樓鄉馬廟、棘針園等多個村的村民紛紛開始發展毛木耳種植。付尚森抓住時機,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如今該合作社毛木耳專業戶已達46戶,發展大棚7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