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落實和推進上海市政府“50萬噸蔬菜保障供應”計劃目標,總投資1.5億元、總建筑面積35100平方米、年產7000噸“真姬菇”產品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企業“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運營,首批470噸“蟹味菇”、“白玉菇”品種將在明年春節前上市供應。
食用菌作為純天然資源獨特的功效,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生物活性物質等眾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有專家指出,食用菌的蛋白質含量堪比牛奶。我國已有相當多的城市將食用菌納入“菜籃子工程”。
事實上,我國食用菌種植發展到今天,存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以分散農戶種植為主,設施設備簡陋、栽培技術和生產管理不配套的問題非常突出,生產過程缺乏從品種選擇、菌種生產、栽培、貯藏、加工到運輸等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各環節的標準化和全程質量監督體系。二是我國食用菌生產中優質珍稀品種的產量還偏小,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低。光明食品此舉意在拓展延伸“從田頭到餐桌”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致力打造“菌菇王國”。
去年11月破土動工后,光明按照世界一流的標準對做菌、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育、搔菌、栽培、采收和產品包裝進行規劃配置,確保產品質優和安全衛生。目前,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市農委、市財政等相關政策與資金的扶持下已全面完成建設工程,以每天10噸“真姬菇”的產量面市,預計明年5月可形成日產20噸產品的生產規模。
記者同時獲悉,為推進上海現代農業和食品制造業發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于2011-2015年間,為光明優先提供年均20億元信貸額度用于信貸農業發展,另提供30億元信貸額度用于農村基礎設施、農民集中住房等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