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家住屏南貴溪村的王福高興地說道:“今年銀耳的銷售很好,明年加大投資。”。近年來,屏南縣為解決菌林矛盾,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旅游強縣建設,按照食用菌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三大品系、八個菌類”的基本思路,對食用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非木生菌,香菇生產量從2004年的4500萬袋下降到2008年的1000萬袋,下降了78%,而其他菌類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首選品種銀耳已成為屏南縣替代香菇生產最理想的食用菌之一。據統計,2010年全縣栽培數量達4500萬袋,較上年增長24%,以食用菌廢料栽培的滑菇,近年來從無到有,特別是南山村經過幾年的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滑菇高產栽培經驗,形成工廠化、標準化周年栽培模式。目前該縣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南唯一的規模生產基地,成為該縣食用菌繼夏香菇之后的又一新亮點。其他菌類如:茶樹菇、杏鮑菇、毛木耳、雞腿菇、草菇、姬松茸、大球蓋菇等非木生菌得到較快的發展。涌現出了南山村、浙洋村、塘后村、前高溪村、半圳村等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特色村,有效帶動該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首選品種銀耳已成為屏南縣替代香菇生產最理想的食用菌之一。據統計,2010年全縣栽培數量達4500萬袋,較上年增長24%,以食用菌廢料栽培的滑菇,近年來從無到有,特別是南山村經過幾年的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滑菇高產栽培經驗,形成工廠化、標準化周年栽培模式。目前該縣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南唯一的規模生產基地,成為該縣食用菌繼夏香菇之后的又一新亮點。其他菌類如:茶樹菇、杏鮑菇、毛木耳、雞腿菇、草菇、姬松茸、大球蓋菇等非木生菌得到較快的發展。涌現出了南山村、浙洋村、塘后村、前高溪村、半圳村等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特色村,有效帶動該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