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黃松甸鎮已經擁有“中國黑木耳之鄉”的稱號,成為東北地區最大、全國知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以黃松甸鎮為代表的很多鄉鎮,都是通過政府引導、部門聯動走出了一條出口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
在沒有大量資金投入,沒有龍頭帶動的地方又該如何發展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呢?
“我們黃松甸鎮種植食用菌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但原來的食用菌種植,都是各家各戶單打獨斗,整個市場處于無序狀態”,黃松甸鎮從事食用菌系列產品及土特產品的營銷孫淑梅說,“現在通過鎮里統一協調,大家一起買菌種,一起參加園藝技能培訓班,一起管理,我們真正實現了食用菌的產、供、銷的一條龍。”
黃松甸鎮特色農產品出口之路似乎格外艱辛,在這個林木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黑木耳等菌類生長的小鎮,不用龍頭企業引領也能達到家家種木耳,戶戶有靈芝的局面。幾十年種植經驗的積累,讓這里的黑木耳、靈芝等菌類的品質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準。本以為依仗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可以在國際市場大展拳腳的黃松甸鎮農民遇到了銷售這一瓶頸問題。這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沒有統一的管理,沒有規范的經營,再好的東西也沒辦法走出國門。
關鍵時刻,當地政府積極行動起來,首先于2004年舉全鎮之力建設了食用菌批發大市場,當年投入使用,并被確定為“農業部定點市場”。幾年來,大市場建筑面積不斷擴大,已經創下了年銷售量1.2萬噸,銷售額5億元的佳績。在2007年,當地政府再次重拳出擊,于當年開始舉辦食用菌產品展示暨經貿洽談會,平均每屆展會的參展商均達到50余家。黃松甸鎮的食用菌產業僅在2010年的食用菌產品展洽會上,就拿到了1.2億元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