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羅源縣在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的同時,也在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步伐,以工業反哺農業。霍口、碧里、鑒江等鄉鎮結合各自實際,發展起茶葉種植、無公害蔬菜生產和水產養殖,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為了加快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羅源在提出緊緊圍繞發展食用菌、茶葉、畜牧、竹木、果蔬及漁業六大特色農業產業,堅持科技與政策扶持相結合,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僅種植秀珍菇就賺了不少,這還不包括前年承包的10畝毛竹、5畝油茶,如果都可以收獲,一年賺十幾萬元沒問題。”7日,記者在羅源起步鎮長治村采訪黃垂青時,他正忙著采摘秀珍菇。
黃垂青是村里“希望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他告訴記者,“如果一年能種植300萬袋秀珍菇,收成好的話,一年穩賺五六十萬。”據他介紹,最近羅源縣政府剛出臺扶持食用菌的產業政策,政策規定,連片的鋼化菇棚補助1萬元/畝,新的菌包生產線一次性獎勵高達10萬元。他們計劃明年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新的生產線,加快合作社的發展步伐。
起步鎮上長治村黨支書黃培東告訴記者:“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去年上長治村的收入達到了1000多萬元,今年政策形勢好于往年,收入會更可觀。”
據悉,為了幫助農民擴寬致富渠道,羅源還通過提供免費技能培訓、打造產業基地、制定幫扶政策,引導農民入股,推行“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科研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基地建設模式,讓農民們有平臺增收、有政策創業。同時,該縣努力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帶動強的農業龍頭企業,打造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筑巢吸引更多在外務工人員返鄉自主創業,讓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在農村也是“錢”途廣闊。(朱榕 鄭秀杰 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