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農正在采摘雙孢菇。
時下正是雙孢菇收獲的季節,一輛輛裝滿雙孢菇的三輪車在劉張公路邊排起了長龍,農民朋友正在高興地進行交易……11月2日上午,記者慕名來到河南省虞城縣大楊集鎮的食用菌生產基地采訪。在大楊集鎮南楊樓村食用菌加工中心看到,前來這里銷售雙孢菇的農民絡繹不絕,有的騎著三輪車、有的開著機動車,一片豐收的喜悅場景。
這個食用菌加工中心是該村與福建客商共同投資興建的。忙碌中的福建客商林四億告訴記者,他們來這里已經將近10個年頭,每年春、秋兩季能購買猴頭菇、草菇、雙孢菇2000噸左右,主要是將食用菌加工成半成品向福建銷售,然后產品經過深加工走向世界各地。“由于這里是食用菌生產基地,類似的食用菌加工中心在全鎮有30多個,也給農民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林四億說。
采訪中,記者恰巧遇到了當地“蘑菇大王”張文化,正數著一沓百元大鈔高興地合不攏嘴。“今天我家的蘑菇剛剛豐收,第一次就賣了7000多塊錢,每斤3塊錢左右,價格還可以。”張文化介紹,他種植食用菌近10年,現有兩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共1000多平方米,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像這樣的價格,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種植食用菌讓我走上了富裕路,如今大兒子大學畢業后在永城市找到了好工作,而且又花了20多萬元購置了新房,二兒子在大學讀書,太陽能、家電、機動車等,人家有的俺都有了。”作為一位農民,張文化對此似乎很滿足。
據該鎮黨委書記王澤江介紹,今年春季,雙孢菇價格一路飆升,從每公斤4元漲到每公斤8.8元,農民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全鎮各村都在新建食用菌溫室,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南楊樓村頭一座食用菌溫室大棚里,農民劉龍濤正在棚里采摘雙孢菇。他說,村里好多人靠種植食用菌走上了致富路,而自己不懂技術,一直沒有信心種植。今年,經過政府組織的培訓后,終于投資建起了一個大棚。“由于剛開始種,今年食用菌生長的不是太好,但是至少也得賺3萬元。”劉龍濤顯得胸有成竹,他表示明年再建一個。
據了解,2005年以來,該鎮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猴頭菇、雙孢菇、草菇等食用菌種植,從宣傳引導、技術培訓、政策支持、資金扶助、協會指導等方面入手,著力打造虞城縣食用菌種植加工第一鎮。截至目前,全鎮食用菌種植溫室已突破1300座,引來食用菌加工企業30多家,帶活了食用菌營銷、產品運輸、溫室建材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年創產值5000多萬元。僅此一項就使全鎮人均增收1600多元,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隨著食用菌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還帶動了當地多種配套行業和市場的發展,催生了多家食用菌加工企業。目前,大楊集鎮已形成稻草、牛糞專業購銷市場2個,溫室建材、專用物資市場3個,食用菌銷售市場6個,食用菌生產用料運輸、電子過秤等行業也相繼產生。同時,還帶動了600多人從事食用菌中介服務和對外批發銷售的營銷隊伍。據統計,該鎮從事食用菌種植或與食用菌種植相關行業的勞動力已超過4000人。
“我鎮雖然在食用菌種植上形成了一定規模,但與福建、河北、黑龍江等省份的食用菌主產區相比還相差甚遠。要進一步加強食用菌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加大食用菌的對外宣傳,引導企業努力開發新的食用菌產品,積極發揮‘福建古田天一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的銷售網絡優勢,將全鎮食用菌引向國際市場。利用二三年的時間,使全鎮食用菌溫室突破3000座,人均增收4000元,打造虞城縣食用菌種植加工第一鎮。”王澤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