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平泉北五十家子鎮的村村落落,除了花園般的工礦企業、杏仁果品加工企業,最多的就是食用菌大棚。記者來到該鎮頭道營子村的一個地栽香菇園區時,正趕上菌農賣蘑菇。園區負責人肖建輝說:“現在大光面每斤達到8塊5,最次的蘑菇也能賣4塊,而且還供不應求,我這個百畝園區現日均收入5萬元,預計今年能收回150萬元建棚成本還能賺20多萬吧……”
目前,該縣鎮財政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今年共協調金融部門落實食用菌幫扶款1000余萬元,使食用菌產業成為該鎮的農業主導產業。今年全鎮共建食用菌園區34個,占地1350畝,食用菌總量突破1500萬盤(袋)。食用菌發展戶達到600多戶,3000余人從事食用菌生產、經營、銷售。
記者來到冷庫旁邊的簡易房里,一群農村婦女正在挑選蘑菇,一位叫劉秀芝的婦女說:“每天工資是60元錢,中午還管飯,掙錢、料理家務兩不耽誤……”預計今年該鎮通過食用菌產業促使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曾經的礦業大鎮,如今礦業、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三箭齊發”,使鎮域經濟實現了科學發展。預計今年全鎮實現產值3億元,財政收入將完成140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4800元。該鎮還定位于冀蒙邊界的優勢,全力打造生態、風情、綠色特色城鎮,完成礦業大鎮的優雅“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