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里仁村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生產景象,滿載著桑枝的拖拉機在鄉村路上穿梭著,桑枝粉碎機一天到晚響個不停,而農民有的忙著粉碎桑枝,有的進行桑粉裝袋……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成了該區農民一項秋季農忙。
“用桑枝栽菌,一不污染環境,二不浪費資源,還可以增加經濟收入。”里仁村民覃孟田說,往年村里都在砍伐桑樹后,將桑桿、枝條拉回來做柴火,甚至全部丟棄田間地頭直至腐爛,或者干脆一把火給燒掉,今年許多人改變主意,紛紛把桑樹拉了回來,進行加工碾碎作為栽菌原料。
近年來,金城江區以繭絲加工企業為龍頭,因地制宜種桑養蠶,確保桑園面積穩中有升。提升小蠶共育率,新增共育室5個,總數達48個,使全區共育率達80%以上,大為減少蠶蟲發病率,保障農民養蠶成功率。實施高產、高質、高效等“三高”蠶業示范,推行科技養蠶。2010年,該區開始啟動桑枝栽培食用菌項目,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有效提升桑樹綜合利用率, 進一步延長桑蠶產業鏈。還把東江鎮里仁村列為桑枝栽菌試點示范,邀請自冶區農科院食用菌專家前來授課,向農民傳授、講解桑枝栽菌技術,同時資助5萬多元,幫助該村購買1臺桑枝粉碎機,免費為村里及周邊農民粉碎桑枝。去年秋,里仁村共發展桑枝栽培食用菌1.72萬平方米,產出鮮菇近20萬公斤,至少產值40多萬元。
自嘗到桑枝栽菌的甜頭,該區農民熱情愈加高漲,一夏伐就把桑樹拉運回來,搞好入秋栽菌的前期工作。有的栽菌大戶,看準桑枝栽菌的廣闊“前景”,還外出購買桑枝,甚至向蠶農“下訂單”——提前訂購冬伐桑枝,準備“大搞一場”。這樣一來,過去無人問津的桑枝,如今實現“變廢為寶”,甚至成了農民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