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做了15000棒,只等收完晚稻就移到田里去。”10月17日,湖南益陽赫山區滄水鋪鎮白羊莊村村民陳建紅忙著向市蔬菜局局長王光輝一行介紹。走進陳建紅剛建好的小洋樓,樓上樓下堂屋及各個房間都堆滿了香菇菌棒。
白羊莊村2000年成立香菇協會,以該村為中心輻射全省7個縣(市),種植戶達3000余戶,產值1億多元,是湖南省有名的香菇村。該村現有120多戶村民種植香菇,每戶都做了一萬多棒。“我們就是靠種香菇發財。”指著村里漂亮的小洋樓,協會的蔡會長笑著說:“近兩年,我們村靠種香菇富起來后蓋小洋樓的,有近20戶呢。”“香菇生產形勢好是好,但也有頭疼的事。”蔡會長說:“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種植農戶一年年增加,每年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到外省購買菌種,菌種供應已成為嚴重制約香菇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破除難題,香菇協會著手在本村籌建一個菌種繁育基地,將來可統一為農戶供應菌種,統一制棒,統一銷售,以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菌種純正,提高產量。
陳建紅、潘梓強兩口子接過話茬:“聽說政府很重視這個項目,我們盼著這件事早點辦成,將來有了制棒工廠,我們要把"場伙"搞大些,每年搞它兩三萬棒!”
白羊莊村2000年成立香菇協會,以該村為中心輻射全省7個縣(市),種植戶達3000余戶,產值1億多元,是湖南省有名的香菇村。該村現有120多戶村民種植香菇,每戶都做了一萬多棒。“我們就是靠種香菇發財。”指著村里漂亮的小洋樓,協會的蔡會長笑著說:“近兩年,我們村靠種香菇富起來后蓋小洋樓的,有近20戶呢。”“香菇生產形勢好是好,但也有頭疼的事。”蔡會長說:“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種植農戶一年年增加,每年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到外省購買菌種,菌種供應已成為嚴重制約香菇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破除難題,香菇協會著手在本村籌建一個菌種繁育基地,將來可統一為農戶供應菌種,統一制棒,統一銷售,以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菌種純正,提高產量。
陳建紅、潘梓強兩口子接過話茬:“聽說政府很重視這個項目,我們盼著這件事早點辦成,將來有了制棒工廠,我們要把"場伙"搞大些,每年搞它兩三萬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