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眉山訊(余建華)近日,筆者走進東坡區思蒙鎮新堰村大棚蘑菇田間看到:來自諶銀、沈店等鄰近村的村民們,正在十分忙碌地在大棚旁進行翻、推稻草。諶銀村9組組長史長明告訴說:“現在雖然是農閑時間,但是我們組的婆婆大娘們一、二十人,天天都在田里忙碌,每天都要掙四、五十元錢”。
諶銀村村主任張學華介紹,種植稻田蘑菇不僅實現了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而且還解決了村民們就近務工,不出門每天就可掙45-50元,最高時每天可掙70元,連六、七十歲的人都可干。翻料間歇,從田間走來的9組村民蔣桂香對筆者說,自己都快滿70歲了,到外面打工根本沒有要,而在家門口每天就掙到50元錢,還鍛煉了身體。
據了解,種植稻田蘑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后的秸稈,作為生產蘑菇的培養料,有效實現稻草還田。村民們收了水稻的稻草,按每畝幾十元直接賣給種菇的業主,使稻草派到了用場。近幾年來,該鎮以蔬菜專合社為龍頭,引導村民從分散種植向適度規模種植發展蘑菇生產,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據鎮農業服務中心初步統計,今年以業主承包形式,全鎮共種植稻田蘑菇近2000畝,蘑菇種植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