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對慶元香菇節的記憶,很是強烈,都說慶元的繁榮歸結于“慶元香菇節”,為此,我找到一下資料,大家回顧一下。手頭暫時沒有照片。
為弘揚香菇文化,根據“香菇引路,以菇會友,拓寬市場,發展經濟”的思路,中共慶元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91年11月23日作出關于在1992年1月11日舉辦首屆慶元香菇節的決定。全縣上下積極響應,僅一個余月就完成了全部籌備工作。除縣城外,曹嶺、竹口、新窯、屏都、安溪、左溪、荷地、賢良、后廣等地也搭起彩門,熱烈歡迎各地貴賓光臨。1月11日,雨雪初霽,上午8時,首屆香菇節暨香菇市場開業盛典,在慶元縣中學操場隆重開幕,應邀前來參加的181位省、地黨政領導,471位工商界人士,91位省歌舞團、曲藝團的演職人員和53位動態界朋友,分別在主席臺和觀禮臺上就座。典禮結束,由10臺彩車、15隊方陣和1500人組成的游行隊伍,載歌載舞地通過主席臺前,然后沿石龍街、府后街、松源街、新建路緩緩而行,向來自四面八方7萬夾道歡迎的群眾致以節日的祝賀。入夜,全城張燈結彩,燈火輝煌,富有菇鄉特色的盛大民間燈會在龍騰獅躍中拉開序幕。龍燈、獅子燈和數以千盞的各色花燈,沿著白天的游行路線曼舞輕歌,逶迤行進,把香菇節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翌日,天氣晴朗,香菇節進入務實性階段,黨政領導分頭舉行座談,共商發展慶元經濟大事;工商界人士與有關公司洽談訂貨,成交額達700余萬元,動態界的朋友上午參觀,訪問,下午參加縣人民政府舉行的動態發布會;省歌舞團和曲藝團的藝術家們,則從11日晚開始就忙著為菇城人民獻藝。所有應邀的領導和朋友,耳聞目睹,無不為慶元香菇生產的發達,香菇市場的興旺和菇鄉人民自強,自立和自尊的精神所鼓舞。是晚,菇城舉行曠古未有的,長達一個小時的焰火晚會,連續兩天的首屆香菇節慶?;顒?,在禮花的飛濺聲中圓滿閉幕。
附:關于慶元香菇節暨香菇市場開業典禮的報道
報道一:
香菇引路以菇會友拓寬市場發展經濟
首屆慶元香菇節隆重開幕
4400余外地來賓和本縣群眾代表參加開幕典禮。
數萬觀眾夾道觀看盛大節日游行。
地、縣黨政領導出席開幕式,檢閱游行隊伍。
1月11日,全縣人民翹首已待的香菇節盛典在慶中操場隆重舉行。來自天南地北的各界朋友歡聚菇城共慶首屆慶元香菇節。菇城人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主席臺的中間懸掛著本屆香菇節的節徽。左右兩邊分別懸掛著“發展香菇生產”、“振興慶元經濟”的大紅條幅。對面“振興慶元”四個醒目大字:上空,兩個巨大的彩色氣球隨風飄浮;操場上,由1500多人組成的游行方隊和10輛彩車整齊的排列著,整個會場彩旗飄展,盛況空前,這一切代表著18萬勤勞純樸的慶元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繼續高舉改革開放和“香菇引路,以菇會友,拓寬市場,振興經濟”的旗幟。在四化建設的道路上正邁出更大的一步。
中共麗水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趙仲光,麗水地區人大主任徐松林,中共麗水地委副書記徐培金,省政協麗水地區工委副主任藍光亮,國家商業部處長王寅,浙江省農業廳廳級巡視員梁鴻銘,浙江省供銷社副主任段風亭,浙江省鄉鎮企業局副局長王勤仁,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施振眉,香港興利公司、德安貿易公司林本雄先生,新華通訊社主任汪祖高,九州集團公司國貿部經理陳榮生以及省、地各級領導壽誠學、黃年來、王儉、毛留榮和各動態單位的記者、外地來賓共800余人參加了今天的開幕式。
開幕式由縣委副書記、副縣長姚祖根主持,縣委書記、縣長謝力群致開幕詞。他說,慶元縣是世界“香菇之源”,生產香菇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香菇鼻祖吳三公就出生在齋郎鄉龍巖村。為弘揚祖先創造的偉大業績,壯大慶元香菇生產,幾年來,依靠科技進步,借助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全縣上下的辛勤探索,終于使慶元香菇生產技術由原始的“砍花法”發展為使用人工接種的段木制菇和袋料制菇,而且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的突破,生產規模也由以往人工接種的段木制菇和袋料制菇,而且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經濟的一大支柱,形成生產、流通、服務一體化,拓展以香菇為龍頭,灰樹花、長裙竹蓀、金針菇、木耳、草菇等一起上的食用菌發展新格局。1991年全縣香菇產量2500噸,通過市場國內銷售1700噸,外貿出口800噸,慶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縣和集散地。
行署專員趙仲光分別向大會致賀詞。隨后,工作人員宣讀了50個單位發來的賀信,賀電。
典禮結束后,領導與來賓觀看了游行隊伍。
報道二:
一夜魚龍舞
――“香菇節”燈會側記
11日下午18時30分,慶元中學操場。
“彩燈萬盞,菇城美景賽天堂;巨龍飛舞,菇節萬民喜洋洋;笑語聲聲,菇鄉兒女心向黨;鑼鼓陣陣,菇香飄遍五大洋。”黃立鵬副縣長詩一般的燈會致詞,拉開了香菇節盛大燈會的序幕。
這次燈會是由中小學生儀仗隊、舞蹈隊、鮮花隊,各機關單位的彩車、地戲、城鄉農民的龍燈、獅子燈、花燈等眾多內容組合而成的。一共有47個隊、1000余人參加。燈會以彩車為主線,中間穿插龍燈、獅子燈和花燈。真是火樹銀花滿菇城。
燈會開始,最先通過檢閱臺的是由55名少先隊員組成的鼓樂儀仗隊,他們朝氣蓬勃,精神抖擻,步履整齊地接受來賓與領導們的檢閱。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菇城的希望,菇城的明天。
職業中學代表隊由一座巨型的節徽燈作前導。首屆香菇節徽圖案是由古體“菇”字演變而來,表明慶元香菇文化,歷史悠久。
松源鎮的燈隊,是這次香菇節燈會的“主角”。他們派出的一條條巨龍,氣貫長虹,爭躍龍門;一頭頭雄獅,時臥時騰,氣吞山河,龍獅舞,舞出了18萬慶元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發展山區經濟的雄偉氣魄。松源鎮黨委、政府對這次燈會非常重視,在一個多月前就進行了全面的發動,姚家、大坂洋、北門、東門、城北5個村,搞起6條彩龍;上葉、街尾、姚家、南門4個村,扮起4頭獅子;吳宅、西門、黃象、后碓4個村,家家戶戶扎起各具特色的彩燈。
“哦,快看,余村龍起飛了?!睌U音器里傳出了解說員報道菊隆區燈隊通過檢閱臺情景。金黃色的九節長龍,身披銀光閃閃的鱗甲,時而昂首長空,時而翻戲大海,追逐、嬉戲著那通紅的龍珠。千姿百態,令人眼花繚亂。余村,乃全國聞名氣柑桔產地,余村龍的歷史,也和柑桔一樣全縣聞名。是當地傳統節日不可少的喜慶物。今夜,它欣聞我縣舉辦首屆香菇節,帶著3萬多菊隆人民的深情厚意特地趕來慶賀,真可謂“金色蜜桔金色龍,桔甜菇香樂萬家。”
“看,那邊又開來了一輛彩車!”“這是食用菌研究所與食用菌開發公司的彩車,車頭那高山上鮮嫩欲滴的香菇,正像初升太陽放射著光芒,寓意慶元食用菌蓬勃向上。車身一邊是野生菇類,另一邊是香菇從菌絲體到子實體的生活史,中間的試管是剛培育出的優良菌種……”一位從近郊趕來看燈會的制菇老手,在細心地給身邊的孫女解釋著。
“那又是在干什么”?只見燈會隊伍中,一群裝束各異的人們正被一條長長的紅綢圍著,這時一位公關小姐打扮的妙齡女郎,正在繪聲繪色地介紹各種香菇特色,幾位形態迥然的“外賓”,仔細端祥這些香菇之后,拍板成交,雙方滿意,皆大歡喜……。走近一看,呵,原來是縣供銷社扮演的戲《菇城訂貨會》。
……
幾十支燈隊,就這樣一隊一隊通過檢閱臺,經過評委們“打分”之后,走出操場,進入大街,沿著游行路線,淹沒在人山人海之中。
這次燈會,是菇城繼1984年后又一次盛大燈會的大展示。是對我縣民間文藝和群眾文化的一次大檢閱。是社會主義文藝百花園中值得自豪、別具風采的山花,每一陣鼓聲,每一年舞姿,每一次飛躍,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都體現了群眾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華,都是慶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都可以看出菇城人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難怪燈會活動所到之處,人頭攢動,人聲沸揚,上萬名觀眾懷著激動不已的心還必須觀看著,贊嘆著。
人流中的我,腦海中忽然躍出了辛棄疾描繪燈會場景的詩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蔽蚁耄热粜翖壖材苣慷媒褚沟氖r,也許會譜寫出比這更瑰麗的詩句。
報道三:
火樹銀花不夜天
1月12日晚,菇城人民懷著無比驚喜的心情,觀看了50分鐘的焰火。
18時15分,“轟”一聲巨響,一顆禮花彈似流星劃破夜空,在200米高的空中轟然爆炸成絢爛奪目的圖案,然后又似滿天星斗,徐徐落下,頓時菇城沸騰,人人跑出家門,觀賞慶元有史以來最壯觀的景象。
“轟”、“轟”……18時20分,焰火按預定計劃正式開始施放,剎那間,茫茫夜空耀如白晝,光彩奪目。一顆顆耀眼的火珠子騰空而起,異彩紛呈,時而“大地回春”、“明珠飛翔”;時而“群龍戲珠”、“彩鳳爭鳴”……那些由“紅花”、“黃菊”、“雪梅”、“綠柳”圖案構成的禮花彈,也競相升空獻彩,把菇城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19時,最后一組禮花彈搖曳騰空200枚大組合盤花和七組禮花彈,歷時雖只40分鐘,但那壯美的景觀留在人們的腦海中卻是永久永久的。焰火結束了,大家還久久不肯離去,紛紛贊嘆:“太精彩了!太壯觀了!”
(以上三篇報道原載《慶元縱橫》第10期)
報道四:
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支柱產業
慶元隆重舉行首屆香菇節慶典活動
本報訊舉世聞名的“香菇之鄉”――慶元縣昨日舉行空前盛大的首屆香菇節慶典活動。整個山城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飄溢著濃郁菇香。
這一天,是慶元菇民值得喜慶和難忘的一日。
多少年來,這朵小傘形狀的香菇,竟成為勤勞的慶元人民孜孜不倦地播種的“希望之星”、“致富之路”。
這天上午,慶元隆重舉行首屆香菇節慶典會。慶元縣委書記、縣長謝力群在慶典會上說,慶元人民不僅為有世界香菇發源地而驕傲,更為今日香菇一業帶動百業興旺而自豪。
歷史悠久的慶元香菇生產是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掀開了嶄新的一頁。菇民們無不激動地說,這是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和現代科技,才使慶元香菇生產如虎添翼,以至“香飄五洲,菇流四海”,“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今日的慶元香菇,產量和銷量成為全國之首。1991年,全縣生產袋料香菇4500多萬段,產量達到2500多噸,已銷售2300多噸,出口外貿香菇800多噸。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縣和香菇集散地。
香菇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整個食用菌生產的蓬勃發展,形成了以香菇為龍頭,發展了灰樹花、長裙竹蓀、金針菇、平菇、草菇、靈芝等10余個規模生產的食用菌系列產品,并形成了生產、科技、服務、流通一體化的食用菌發展格局。
在今日的慶元,食用菌已成為了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全縣已有65%以上的農戶從事食用菌的栽培與服務。1991年全縣僅食用菌已突破億元大關,人均收入達400元。
“香菇引路,以菇會友”。四面佳賓,八方鄰友,云集山城,歡聚一堂,共訴衷言。此情此景誰能忘懷?
在這喜慶的日子里,菇民們更是喜氣洋洋,載歌載舞。慶典活動舉行了盛大的游行活動。香菇鼻祖“吳三公”,也坐著彩車來“捧場”了;菇民后代的“小花朵”抬著“香菇”,舉著“香菇”,舞姿翩翩,令人心醉。一輛輛別致新穎的游藝車,一隊隊縱情跳躍的各路歌舞,以及菇民自發上街的龍燈、菇燈、都無不為香菇節增添了光彩。
在慶典大會上,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趙仲光特地趕來為慶典致詞。國家商業部處長王寅,全國人大代表,福建三明食用菌研究所王所長及香港得發貿易公司總經理林本雄先生等紛紛前來慶賀。國際熱帶菇類學會主席張樹庭還專門發來賀電祝賀。
這日下午,慶元縣委、縣府召開了動態發布會,來自全國、省、地30家動態單位記者參加了這次會議。
(原載1992年1月12日《麗水日報》)
第二屆慶元香菇節
1993年11月1日,正當本年香菇旺季到來之際,菇城又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香菇節暨復縣20周年的慶祝活動,時間仍是兩天。這次香菇節較之首次,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海外人士多。有日本、韓國、臺灣的香菇界、商業界人士20余人,應邀參加了本屆香菇節。國際熱帶地區菌類學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樹庭先生親臨本屆香菇節,并被授予“中國香菇城”的“榮譽菇民”光榮稱號;節日期間特別是與日本香菇界朋友在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問題上取得共識,使這個爭論多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二、國內商界人士多。計有15個省、市的工商界人士應邀參加了本次香菇節,促進了慶元香菇貿易的發展。如往年春節過后,菇價處于跌勢,生意轉淡。今年則完全不同,節后生意一直興旺,菇價穩中有升,這對菇民是非常有利的。
三、活動項目多,一是在菇神廟西洋殿隆重舉行了吳三公像的揭像儀式,使參加的外國朋友加深了對慶元香菇歷史和文化的了解;二是舉行了“’93國際香菇技術研討會”,會議還決定“’94國際香菇生產及產品研討會”的召開地址選定在慶元,時間為1994年11月1日至3日。這樣一個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名外國專家(包括聯合國官員)參加的國際會議參在慶元召開,這不僅對擴大慶元及慶元香菇的知名度,而且對中國的食用菌業的發展,都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實事辦得多。如新建路的拆遷擴建、香菇市場的二期工程、龍慶公路西邊至竹口段的瀝青路面等,都是借這次香菇節的東風完成的。
總之,經過一、二兩屆慶元香菇節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推動了慶元香菇生產和貿易的發展,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無以估量的。
中國香菇節更多內容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