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黑木耳種植亟待改變


    【發布日期】:2011-09-3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記者 江晨 廖小清
      夜晚8點,龍泉竹垟畬族鄉安坑自然村的廖大志一家還在昏黃的燈光下忙碌著。他們正緊張地為黑木耳菌棒套袋、打透氣孔。
      42歲的廖大志相信“小富靠勤,大富靠命”,除了不滿周歲的小孫子,全家四口人要從早上5點一直忙到深夜11點。今年他們要生產3萬桶木耳,農時不等人啊。
      “木耳怕曬又怕冷,白天溫度維持在15~25℃,每小時要灑水15分鐘。”廖大志說,他家的3萬根菌棒,從今年7月起就陸續開始栽培種植。到今年10月,一家老小就可以采摘新鮮的黑木耳,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
      在這個村里,種植黑木耳的只有兩家。
      去年,廖大志一家還在附近的八都鎮種木耳。辛苦一年,一家人賺了4.6萬元,凈利不足2萬元。
      “在鎮上,另外的開支多著呢。”廖大志說,水、電、運輸用的柴油,日常吃的蔬菜、糧食糧食、肉類,一天開支至少100元。沉重的生活負擔,讓廖大志最終回到安坑自然村種植木耳。
      “一來山上有田,糧食糧食、蔬菜可以自種自吃;二來省去了土地租金,一些基本的生產原料,如培育木耳的木屑、灌溉用水等可以就地取材,生產成本少了。”廖大志說,他們全家搬回山上,一年可以節省1萬多元費用。
      但廖大志也有擔心——進村的山路實在太難走了,不知將來收購商會不會因此壓價?山路難走,自己將曬干的木耳運送出去,往返運輸開支就大了。另外,山里的手機信號差,又不通固定電話,他唯恐客戶不便聯系,錯過了生意。
      “要是通村路修好了,我不僅要擴大種植規模,帶動全村人種黑木耳。還要種植高山蔬菜,將來成立合作社。”廖大志說,他想嘗試改變。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佛山市| 丰顺县| 什邡市| 景德镇市| 留坝县| 固原市| 肥乡县| 汉沽区| 红河县| 思南县| 云霄县| 龙江县| 大厂| 十堰市| 扎兰屯市| 南皮县| 惠东县| 阿拉尔市| 怀化市| 孟连| 怀宁县| 武汉市| 都匀市| 北辰区| 东丽区| 隆尧县| 克拉玛依市| 奉化市| 安溪县| 紫阳县| 墨玉县| 南木林县| 花莲县| 锡林郭勒盟| 蚌埠市| 吴旗县| 璧山县| 诏安县| 呼图壁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