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食用菌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已成為中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和出口國。2010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達到2243萬噸,總產值突破1374億元,其中產量在萬噸以上的主產基地縣達500多個,主產地栽培模式也逐漸由傳統栽培向現代化、標準化、規?;D型升級。
深圳是我國食用菌的主要消費城市之一,她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香港和國內的紐帶與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深圳獨特的地理優勢為深圳的食用菌行業的生產、加工以及出口銷售提供了資訊信息、物流、人才、商貿等優勢。深圳市食用菌協會立足于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充分利用了深圳獨特的地理優勢,借此整合一條最具創新精神、最具影響力的食用菌產業鏈,打造中國最大規模的食用菌銷售體系。
近日記者采訪了深圳市食用菌行業協會會長張德寶,以下是談話實錄:
記者:張會長好,請您談談您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的認識,并且介紹一下深圳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張德寶會長(以下簡稱張):食用菌業,狹義是指食用菌采集、培育、種植業,廣義上包括以食用菌為生產對象的食用菌種植業、食用菌精加工業、食用菌流通貿易等系列產業。我國的農業分三大領域:植物是種植業,動物稱為養殖業,菌類,叫做食用菌栽培業。近年來在大農業理論中,種植業稱為“綠色農業”,海水養殖業稱為“藍色農業”,而食用菌則屬于“白色農業”。
中國領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是菌類良好的滋生地,孕育著豐富的食用菌資源。中國食用菌產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當今世界性商業化栽培的十余種食用菌,絕大多數都起源于中國。由于食用菌產業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在它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方面都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革新,在某些領域一直居于國際領先水平,為世界食用菌產業的繁榮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nbsp;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食用菌產業現已成為中國農業中的一個具有較強活力的新興產業。由于具備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產大國。除產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種類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食用菌年出口量占亞洲出口總量的80%,占全球貿易的40%。
從“十一五”的發展情況來看, 2005年全國食用菌產量達到1300多萬噸;2009年產量達到了2020萬噸,2010年的產量到2243萬噸,平均每年的增幅達到了12%。
中國農作物秸桿年積累量約3.7億噸,林副產品產量上億噸。豐富的農林廢料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勞動力資源豐富。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工作十分重視,強調要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我認為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可以形成循環經濟,即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又可開發新的食品和藥品資源,提高出口創匯能力,確實算得上朝陽產業。
深圳是我國食用菌的主要消費地之一,也是食用菌的國內主要集散地和對外貿易主要口岸,來自全國近百個省市地區的食用菌主產地在深圳設有銷售窗口。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市場每天鮮菇、干菇、蟲草、靈芝、木耳、松茸等的交易量可達280余噸,年交易額36億元左右。
深圳市食用菌行業協會充分利用了深圳獨特的地理優勢,創新優勢和完備的市場體系等優勢,整合全國資源,不斷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打造中國最大規模的食用菌銷售體系。
記者:深圳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獨特優勢是什么?深圳食用菌協會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張德寶:前面我提到,深圳是一個創新型的城市,也是我國食用菌的主要消費城市之一,她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香港和國內的紐帶與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深圳獨特的地理優勢為深圳的食用菌行業的生產、加工以及出口銷售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和獨特優勢。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迅速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深圳在全國主產區建有食用菌基地達28個,建立了生產、加工、收購、銷售和出口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已形成了產業規模集群,各地食用菌主產大省將目光瞄向了深圳,紛紛推進以深圳市場為龍頭,以產業大省為基地的聯合、聯建工作?,F在深圳從事菌種技術、生產栽培、加工、物流和銷售的企業已有近百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之多。
審時度勢,深圳食用菌行業協會在2010年9月指導組建了深圳最大的食用菌交易中心-——先朗食用菌交易中心,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目前已經投入使用。深圳先朗食用菌交易中心具有“信息優勢、物流優勢、資源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將有助于完善深圳食用菌產業鏈結構,將改變過去食用菌市場“散、亂、小”單一批發零售的局面,有效引導產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增強深圳食用菌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現在,食用菌出口勢頭較猛。據我們深圳食用菌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深圳市場每天出口港澳地區的食用菌達25噸,出口泰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可達15噸,年出口額近8億元以上,遠遠高于其它地區。
最近我們食用菌行業協會還計劃,借助于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將深圳先朗食用菌交易中心建成“深圳食用菌供港澳地區及出口加工基地”,已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列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的重點發展項目,基地的啟用將完善深圳農產品出口結構,改善華南地區乃至我國食用菌加工出口滯后的局面。
記者:深圳食用菌協會在大運會期間,為確保食用菌供應的安全有哪些舉措?
張德寶:我們深圳目前全力以赴的為順利召開大運會而努力,根據我們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們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制度來保證安全問題。首先我們突出抓機制,對我們的會員企業以及交易中心切實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協調指揮工作,對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追究責任;其次,突出抓源頭,我們對所有的企業和交易中心的所有品種都采取安裝EAN條碼等電子化措施,切實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還有,我們突出抓檢測,切實防止食用菌流通環節衛生安全問題,因為菌類在運輸、流通環節也是和容易出問題,這樣我們就生產、運輸、檢測、銷售等各環節完善管理,并且每一個環節也都責任落實到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每一份食用菌的安全。
記者:您認為食用菌行業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張德寶:食用菌在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大產業了,這個產業能發展到今天,我認為跟國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從具體政策支持來講,應該說這些年是一個從無形到有形,從小力度到大力度的過程。財政部在“十一五”期間,專門撥給了中國食用菌協會1500萬元的資金,主要用于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以服務新農村建設。另外,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專門把食用菌的產業化問題,列入了科技部的重點項目,給予了3400多萬元的科學研究經費。此外,農業部在“十一五”期間也投入了幾千萬元資金,專門用于食用菌產品的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從地方政府來看,扶持力度也都比較大。
當前我國食用菌行業發展在我看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第一個是行業正處發展初期,尚不成熟,要進一步拓展,向廣度、深度進軍,要讓各個環節能夠配套齊全,且按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上檔次。尤其要注重食用菌市場的培育和開拓,注重深加工的發展和加大科學研究的力度,使食用菌產業能夠保質保量持續發展。第二就是人才問題。人才應該說是目前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為什么這么說呢?食用菌產業是近二三十年才真正形成規模的一個朝陽產業,發展速度過快,就出現了人才供應不上的狀況。因此,我覺得人才隊伍的培養應該是下一步予以重點關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科學技術方面。也就是說要從科學的角度去研究這個行業。雖然我國目前有一些專用的食用菌研究院所,也有一些高校設有生物、菌類研究專業,但是從研究發展的進度和步伐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
記者:請展望一下深圳食用菌生產的前景及發展趨勢。
從我們協會來看,今后食用菌生產要進一步完善工廠化、產業化,向多品種配套方向發展,由室內栽培向室外栽培發展。試驗證明,室外栽培所需設備簡單,特別是不受場地限制,成本低、效益高,應大力推廣這一栽培模式;要向標準化深加工發展。由單一的鹽漬和鮮銷,向用于制成各種食品、罐頭制品、藥用品方向發展,通過標準化深加工達到多次利用的目的;向多種袋用料栽培發展。從最早使用的木屑、稻草、麥稈、高粱殼等農副產品向下腳料方向發展,特別是一些雜草、果皮、樹葉及輕工業廢料逐漸派上用場。
我們還要進一步實施“質量立菌”戰略,把菌種和食用菌標準化生產作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生命線。重點實施龍頭帶動型、市場牽動型、專業合作組織產銷一體型的以“品牌”為中心的產銷標準化生產。
要實施“科技興菌”戰略,把品種多元化、技術高效化、產品優質化、循環經濟發展作為食用菌產業的主攻方向。同時,把培育市場、活躍流通作為菌業發展和增效的重頭戲。依托食用菌綜合開發項目,把深圳先朗食用菌交易中心建設高標準的集貿易、洽談、加工、儲運、產品展示、餐飲、服務、培訓、信息于一體的功能齊全的中國華南最大食用菌交易市場,招全國各地客商,集全國各地產品,鞏固深圳在中國的食用菌產品、技術、信息的集散功能。改善食用菌輔材料交易市場硬件建設條件,創新市場經營管理模式,建成中國華南食用菌物資供應中心。廣泛開展物流配送,直銷經營等新型服務業務,健全食用菌銷售網絡系統,拓寬食用菌銷售范圍,不斷加強現代信息化建設,隨時了解國內外食用菌市場信息,實現銷售網絡化,在推動中國食用菌業走向創新發展新階段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