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食用菌生產讓山西壺關縣龍泉鎮小山南村農民走上“陽光大道”


    【發布日期】:2011-09-05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一排排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蘑菇升柄展傘,菇農們忙著采摘菇、為菇棒澆水……8月下旬,記者走進山西壺關縣龍泉鎮小山南村食用菌生產基地,感受到食用菌生產給農民帶來的實惠。

    小山南村位于壺關縣城西南3公里,要資源沒資源,要企業沒企業,在自然條件的限制下,村民們只能在幾畝薄地里刨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發展出路究竟在哪里?成為每屆村干部的犯愁事。從2010年起,小山南村著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并實現了規模擴張、產業升級的跨越。目前全村60%的農戶搞食用菌種植,僅此一項戶均增收6000余元。

    一個昔日的貧困村,短短一年多時間,是如何走上食用菌種植這條“陽光大道”的?

    2008年,毗連小山南村的紫團公司建起了兩條食用菌生產線,引起了村民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2009年,該公司又投巨資建起了500棟大棚和一條菌包生產線、一座菌種廠,并吸納了村里60多人在公司上班。村民們第一次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親眼目睹了食用菌產業的厚實收入。

    村干部心動了,村民們眼饞了,內心創業激情與致富的沖動再也無法抵擋。經過反復琢磨與協商,村里決定依托紫團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菌種優勢,建立自己的食用菌生產大棚。

    發展的“大盤子”敲定了,但是如何整合土地,如何籌措資金,如何管理大棚……一個個難題又迎面撲來。

    為打消村民的疑慮,小山南村村委會制定出臺優惠政策,調動和引導農民走食用菌致富的道路。

    在土地整合上,村委會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整合了100畝地,解決了生產用地的難題;通過村民入股、信貸兩種方式籌資350萬元,克服了資金短缺的“瓶頸”。2010年4月,100棟食用菌大棚開工建設,當年8月便建成生產。

    搞食用菌雖然投資不大、見效較快,但若技術稍有失誤,管理稍有差錯,就會導致血本無歸。針對村民技術力量薄弱,實踐經驗不足的實際,小山南村村干部主動登門求賢,與紫團公司簽署幫扶協議,在種植基地進行實地指導,培訓技術人員,教農民科學種植。

    銷售解決不了,產品賣不出去,就不能轉化為商品,更談不上促進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小山南村的做法是,依托紫團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形式帶動農民栽植食用菌,從而增加菇農的收益,減少菇農抗風險的能力。

    站在大棚內,望著滿棚的蘑菇,韓月平笑得格外燦爛。在他眼里,這灰白色的小蘑菇將為他撐起增收的“致富傘”。“這蘑菇一年四季都能種,培料、滅菌、接種都有技術人員指導,又不愁銷路,是個致富好產業,比當初種玉米要強幾十倍。一個大棚一年能賺3萬元,我家3個大棚一年至少賺8萬元!”

    說起蘑菇,村民李光明的臉上寫滿了喜悅。他和女兒在大棚里干活,妻子擔任技術員,全家一年凈賺5萬元,并在縣城買上了樓房,過上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老李說:“食用菌產業讓村民看到了 ‘錢’途,雖然比以前辛苦些,但能賺到錢,大伙兒也都高興。”

    激增的大棚,也讓村里閑散的勞動力忙碌起來。見到村民姜先榮時,他正在大棚里采摘蘑菇。干凈利落的動作,一點都看不出是個年過六旬的老人。老姜笑呵呵地說,在大棚里打工,管理、采摘,一年能掙1萬多元。我正尋思著抽時間跟老伴出去旅游呢!

    昔日在土地里刨坷垃的小山南村農民,真正體會到了點“菇”成金的魅力。

    眼見真實惠,群眾紛紛響應。今年1月,村委會決定,鼓勵村民之間相互置換土地,實現規模經營。熱情高漲的村民們很快流轉整合了50畝連片土地,又通過親友籌借、合股、入股等方式籌集到150萬元的大棚建設資金。目前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10月份便可投入生產。

    在瞄準市場,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同時,如何解決食用菌生產的 “廢棄物”也是小山南村決策者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該村的構想是,把食用菌廢棄培養基壓縮成型木炭或加工成有機肥料,讓一堆堆“廢棄物”變成一個個 “金元寶”,為農民增收開辟新渠道。

    “現在,小山南村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口——上得去,我們就會實現新的突破,再上一個檔次;上不去,我們的產業就有可能放緩,甚至退化。”村干部宋義坦言,下一步,針對食用菌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村里將繼續壯大食用菌生產規模,完善產業服務網絡,提升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條,目標就是把食用菌做成小山南村的一張 “名片”,爭取到2013年,形成400棟大棚的生產規模,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元。


    編后語

    眾所周知,在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可是一塊肥差,家里有人在供銷社上班,就會讓人羨慕不已。改革開放以后,商品流通日益發達,供銷社的地位直線下降。那么,供銷社就沒有什么作用了嗎?農村便民店的建設和效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實踐證明,只要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任何一個部門都能發揮作用。還是那句老話: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山西要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的目標,不能剔除“三農”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要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我們的一些部門,眼里只能看見“上面”,對“下面”向來是不屑一顧的,因此,老百姓伸著指頭罵。事實上,如果能像供銷社一樣轉變觀念,真心誠意地想農民所想、做農民所盼,肯定會得到老百姓的認可。“非不能也,是不為焉。”只要你愿意去做,你的形象就會高大,你的名聲就會很好。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盱眙县| 大竹县| 上杭县| 湾仔区| 兰溪市| 兴海县| 宜兰市| 东山县| 诏安县| 连州市| 浮山县| 丰台区| 原平市| 宜兰市| 徐水县| 尼勒克县| 花莲市| 邮箱| 正镶白旗| 光泽县| 崇左市| 陵水| 河西区| 遂川县| 凤山县| 汨罗市| 潜江市| 濮阳市| 香港| 阜康市| 吉木乃县| 岳普湖县| 呼图壁县| 那曲县| 沅陵县| 丽江市| 仙游县| 浪卡子县| 西吉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