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腳下孕育“黑珍珠”
檢驗檢疫人員在黑木耳基地加強指導
據延邊檢驗檢疫局統計,2010年,延邊地區共出口黑木耳(干制)80余批、161.363噸、貨值1241905美元;今年以來,截至目前當地共出口黑木耳(干制)60余批、108.864噸、貨值1078972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長。
拉開食用菌示范區建設序幕
延邊州汪清縣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黑木耳產量大,質量一流,僅2010年全年黑木耳產量就達到3.5億袋,產值約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50%,在延邊州乃至全省黑木耳產地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2010年初開始,延邊檢驗檢疫局開始著手食用菌示范區建設,主管局長多次率該局動植檢科及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考察,走訪了汪清縣最大的木耳產區天橋嶺鎮(年產量約占全縣50%以上),從中選取桃源村和口山村兩個有代表性的村屯為調研點。從基地水源到產品運輸,從前期基質制作到后期采摘包裝,從田間地頭到終端市場,在一系列調研中,詳細、準確、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資料。純天然無污染的水源、適宜的山區小氣候、經年累月農戶積累下的種植經驗,這一切客觀條件都為延邊地區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奠定扎實基礎。
“化零為整”讓產業再現“活力”
黑木耳產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商機,是一個“朝陽產業”。2010年4月開始,該局多次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達成建立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的共識。隨后,該局副局長李日率相關人員隨延邊州政府代表團赴山東煙臺、濰坊等農副產品出口示范區進行實地考察,借鑒先進經驗,以便更好地擴大延邊農副產品出口。
延邊丹華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食用菌為主的企業,在延邊檢驗檢疫局的“感召”下,企業領導層自覺提高認識,親自到專業學校深造,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技能培訓,企業自律意識不斷加強,用丹華公司孫總的話說:“以前我們了解的范圍很局限,僅單方面應國外客戶要求提供其所需產品,這種局面很被動。現在不同了,有了延邊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的指導,我們迅速及時了解國外市場動態,掌握各項資質認證方面信息,主動出擊,爭取市場,現在生產的黑木耳已遠銷美國。”
在該局的幫扶指導下,受益最大的還是當地農戶。經了解,盡管這里家家種木耳,但以前很少出口,即使內銷價格也不占優勢,現如今,各家各戶統一購買菌種,統一制作培養基,統一擺放,統一管理,這種“化零為整”的做法,便于木耳質量控制,農戶們自發形成的這種生產模式現已初具規模,新型的木耳生產模式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質量。
檢政合力托起明日之“珠”
目前,在延邊檢驗檢疫局的積極努力下,汪清縣政府轉變意識,由被動變主動,舉全力加快推進示范區建設,已于7月簽署下發《汪清縣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在此過程中,延邊檢驗檢疫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積極探索新模式,對示范區內食用菌出口優先提供直通放行、開辟綠色通道、拓展便捷出口通道、快速檢驗檢疫等便捷措施。
此外,汪清縣相關部門針對基地建設方面已與高校、技術監督局等專業的組織機構加強合作交流,借以進一步提升汪清食用菌的信譽度、知名度,創立自有品牌效應。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相信在“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這股強勁“東風”吹動下,一定能推動延邊州食用菌產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們翹首企盼這顆稀世“黑珍珠”綻放出更加璀璨之光!
鏈 接>>1種形式+8個體系
經過一年的前期準備,延邊檢驗檢疫局立足轄區實際,緊盯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結合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1種形式+8個體系”的區域化綜合管理模式。
“1種形式”:推行“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農業合作組織為載體、以種植基地為基礎、以標準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形式。
“8個體系”: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保障體系、農業化學品投入控制體系、企業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可追溯管理體系、技術服務支撐體系、監控評估預警體系、誠信管理體系、市場多元化國際市場體系,從而提高食用菌產業“科學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水平,保障食用菌質量安全,力爭打造一個“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出口無障礙”的優質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