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草交易仍延續著古老的“摸手”方式。
進入六七月份以來,蟲草在國內主產地之一的西藏迎來了上市高峰。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紛紛進藏“淘寶”,以期拿到第一手的高品質貨源。在義烏開設西藏特產館的“80后”小伙謝宗江,就是“淘寶”大軍中的一員。昨天,剛從西藏回來不久的謝宗江,向記者講述了雪域高原上那些關于蟲草交易的見聞。
貨源緊缺:蟲草越來越難挖
“從今年的市場供應看,新蟲草的數量明顯下降。”謝宗江說,據西藏當地蟲草行業協會有關統計,今年西藏蟲草的產量下降約30%。
據介紹,今年西藏蟲草供應量減少,不是囤貨、積壓等市場因素造成的,而是因為采集蟲草越來越難。
鑒于蟲草需要特殊的生長環境,西藏蟲草主產區大多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這些區域常年積雪、氣候惡劣,即便是有經驗的藏民,在夏季以外的季節,也不敢輕易上山。每年的5月份,是藏民上山采集蟲草的季節。這些具有超強耐寒能力的藏民,經常在山上一待就是半個多月。
謝宗江說,據當地人介紹,近年來,蟲草產區產量明顯減少,以前產區農牧民每人每天可采集數百根蟲草,而現在最多也就幾十根,有的地方甚至一天也采不到一根。尤其是今年,由于雨季較長,對蟲草的生長造成很大影響。不僅產量有所下降,蟲草的規格品質也降低不少,千條(每500克含蟲草條數)以內的“大條子”更是偏少。
價格上漲: 市場需求有增無減
蟲草產量的減少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從今年西藏蟲草市場行情看,漲幅在20%左右。
“但市場需求卻有增無減,特別是廣東、福建、浙江等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前往西藏采購的客商數量眾多。”謝宗江說,以拉薩規模最大的一個蟲草批發市場為例,每天的交易量至少在250公斤以上。
談到蟲草交易,謝宗江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由于蟲草屬于珍貴中藥材,其交易方式也一直延續著古老的傳統。在蟲草市場上,從來沒有明碼標價。買家在看好貨品后,與賣家將手藏在一塊毛巾下面,以“摸手”方式協商價格,外人無從得知。買賣雙方“摸手”談價時,其他人不能上前打擾,只有等前一個買家放棄交易,后面的買家才能上前與賣家繼續“摸手”。
“從事我們這個行業的人必須懂得這些行規,否則在蟲草市場上不僅顆粒無收,還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謝宗江說,由于他每年六七月份都會進藏采購,與當地的供貨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采購也就相當順利。
謝宗江此次從西藏回來,隨身攜帶了10多公斤的新蟲草,但這僅夠銷售一個多月。后續的采購,將由西藏供貨商用郵寄方式發貨。
品質鑒定:每根蟲草過安檢
由于蟲草的價格實在誘人,長期以來,蟲草摻假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據知情人士透露,蟲草摻假的手法層出不窮。從用草莖接蟲草,到用牙簽、用鐵絲接蟲草,更進一步是拿異物接上后用膠水粘,更有甚者干脆直接往好蟲草內夾雜各種異物甚至重金屬粉等。
“西藏自治區政府現在對這方面的把控下了很大工夫,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確保蟲草品質。”謝宗江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蟲草過安檢”。
具體的做法是,采購商挑好貨品后,通過安檢儀進行掃描,確認蟲草確實沒有摻假后,再付款給供貨商。謝宗江向記者展示了兩幅安檢儀顯示屏的截圖,兩種不同品質的蟲草所掃描出來的圖像有很大差別:高品質蟲草的掃描圖顯得清晰、柔和;低品質蟲草掃描出來的圖像中,則帶有許多黑點和雜質。
“這是一種對買賣雙方都負責任的做法,蟲草市場尤其需要這樣的透明度。”謝宗江說,西藏蟲草市場之所以能夠持續繁榮,跟行業自律有很大關系。這也是許多采購商愿意赴西藏“淘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