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90周年天安門廣場花壇。(資料圖)
據了解,平泉縣是華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享有“中國食用菌之鄉”美譽,年產食用菌2.6億盤(袋),食用菌產品遠銷美、日、韓、荷蘭、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3000多萬美元。隨著經濟效益的提高,環境污染也隨之而來,出菇后的食用菌廢棄料隨處可見,如何消除垃圾,改善環境,變廢為寶?
2007年,平泉縣黃土梁子林場與北京農學院合作,共同研發農林廢棄物再生基質技術項目,由林場負責對收購食用菌廢料進行晾曬、脫水、儲存、粉碎、消毒、添加輔料、攪拌等技術處理后,再運到北京農業大學對食用菌廢料培養植物營養基質進行研究,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環境特點,提取相應有益的活性物質,配制成適合不同植物組培生長發育的專用營養基質。
北京農學院副教授曹義明介紹說,隨著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迅速發展,只有憑借高品質的營養基質,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種苗或商品植株。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檔花卉、蔬菜、種苗栽培所用的營養基質,還主要是依賴進口的營養基質。這次與平泉縣黃土梁子林場共同研發的農林廢棄物再生基質,在生根數、成活率能力,明顯高于進口及其它國產的專用基質,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起的效果十分明顯,為實現工廠化生產種苗解決了難題,填補了我國培育高檔盆栽花卉、種苗所需基質的空白。
幾年來,平泉縣黃土梁子林場與北京農學院以食用菌廢棄物為原料,配制了近萬立方米的花卉、種苗基質,廣泛應用到高檔盆栽花卉、苗木等生產實踐中。這種基質研究的成功,不但變廢為寶,拓展食用菌產業鏈條,形成了“林業三剩物—食用菌—廢料—植物營養基質”閉合式產業循環經濟鏈,而且解決了平泉縣食用菌廢料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了農業生產重茬導致的生長環境退化、土壤難以改良等弊病,這將對今后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迅速繁殖的新品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