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農業廳組織專家,在西安對我校植保學院仵均祥教授主持完成的“陜西關中地區食用菌害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和水保所李鳴雷副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陜西主栽食用菌良種選育與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推廣”項目進行了成果鑒定。
鑒定委員會通過聽取項目組匯報,審閱有關資料,質詢答疑后認為:“陜西關中地區食用菌害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針對關中地區食用菌害蟲危害嚴重的實際,查清了害蟲種類有18種,確定黑糞蚊為絕對優勢種,并對其生物學、生態學進行了系統地研究;通過8種藥劑對害蟲防效,結合對食用菌菌絲生長發育的影響和農藥殘留分析,篩選出一系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食用菌害蟲防治藥劑,提出了陜西關中食用菌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規程,集成組裝了“一避、二凈、三阻、四誘、五殺”為主要內容的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索出了以大學專家、基層農技人員、企業和合作社組織技術人員、菇農等相結合的推廣模式,并在關中4市32個縣(區)進行了技術推廣,累計推廣12.14億袋,挽回經濟損失2.4億多元,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選題正確,技術路線可行,資料翔實,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同類領先水平。
鑒定委員會認為“陜西主栽食用菌良種選育與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推廣”項目針對我省陜北、渭北地區主栽食用菌生產存在的問題,篩選出了適宜當地栽培的3個平菇、4個香菇、3個草菇及杏鮑菇、雙孢蘑菇等優良品種,提出了平菇、香菇栽培技術規范;通過試驗,研究總結出了一套草菇工廠化栽培技術、適宜陜北地區平菇栽培的培養基配方及日光溫室栽培技術、渭北旱塬果區利用果樹枝條栽培香菇技術;并通過校地合作,指導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創建統一菌種生產、統一菌袋培養、統一出菇管理、統一采后處理的標準化栽培示范園,形成了“科研(大學)— 示范(示范園)— 生產(合作社)”協調統一的技術推廣體系,實現了高產高效;在陜北、渭北及周邊地區累計推廣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優良品種1.45億袋,新增產值10.32億元,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路線可行,資料翔實,數據可靠,成效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同類項目的領先水平。
鑒定委員會通過聽取項目組匯報,審閱有關資料,質詢答疑后認為:“陜西關中地區食用菌害蟲無公害防治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項目針對關中地區食用菌害蟲危害嚴重的實際,查清了害蟲種類有18種,確定黑糞蚊為絕對優勢種,并對其生物學、生態學進行了系統地研究;通過8種藥劑對害蟲防效,結合對食用菌菌絲生長發育的影響和農藥殘留分析,篩選出一系列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食用菌害蟲防治藥劑,提出了陜西關中食用菌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規程,集成組裝了“一避、二凈、三阻、四誘、五殺”為主要內容的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索出了以大學專家、基層農技人員、企業和合作社組織技術人員、菇農等相結合的推廣模式,并在關中4市32個縣(區)進行了技術推廣,累計推廣12.14億袋,挽回經濟損失2.4億多元,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選題正確,技術路線可行,資料翔實,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同類領先水平。
鑒定委員會認為“陜西主栽食用菌良種選育與標準化栽培技術集成推廣”項目針對我省陜北、渭北地區主栽食用菌生產存在的問題,篩選出了適宜當地栽培的3個平菇、4個香菇、3個草菇及杏鮑菇、雙孢蘑菇等優良品種,提出了平菇、香菇栽培技術規范;通過試驗,研究總結出了一套草菇工廠化栽培技術、適宜陜北地區平菇栽培的培養基配方及日光溫室栽培技術、渭北旱塬果區利用果樹枝條栽培香菇技術;并通過校地合作,指導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創建統一菌種生產、統一菌袋培養、統一出菇管理、統一采后處理的標準化栽培示范園,形成了“科研(大學)— 示范(示范園)— 生產(合作社)”協調統一的技術推廣體系,實現了高產高效;在陜北、渭北及周邊地區累計推廣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優良品種1.45億袋,新增產值10.32億元,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路線可行,資料翔實,數據可靠,成效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內同類項目的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