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學到的東西傳授給大家,讓鄉親們都富起來。”這是大方縣文閣鄉農民張光勛的肺腑之言。他把自己多年來在外打工學到的天麻種植技術無償傳授給渴望致富村民,帶領大家走上了發展林下經濟的致富路。
大方縣盛產天麻,是獲得國家品牌認證的“全國天麻之鄉”,發展天麻產業前景廣闊。2009年初,多年在外做藥材生意的文閣鄉中寨村村民張光勛看到林改產權明晰、經營權放活、處置權落實、收益權保障等政策后,立即和林農及村委會協商,決定將多年辛苦所掙的30萬元積蓄全部投資天麻種植,通過林農以林權入股,組建專業合作社,林下發展中藥材的方式,為當地老百姓的脫貧致富盡一份力。張光勛采取自己種植帶動,無償提供天麻種苗給林農種植,義務進行種植技術指導,收入對半分成。并對林農承諾,每市斤按保底價10元收購,如果市場價高于保底價,將按市場價收購,解除了麻農的后顧之憂。為了保證種苗的質量,他在海壩村建立了繁殖基地,當年種植天麻6000平方米,投入30萬元,毛收入達144萬元。當地參與村民達80多戶,他每天按40元的工資支付給林農,解決了勞動力1200個工,長期固定工40人,林農戶均增收14000元。林農嘗到了天麻種植的甜頭,種植激情高漲。2010年,張光勛將種植面積擴大到8萬多平方米,投入資金390萬元,還引進蕓木香、苦金盆、當歸、太子參、前胡、續斷等中藥材種植,總投資達498萬元,涉及250多戶林農,戶均增收近2萬元,合作社能收入670萬元左右。解決了臨時勞動力1.8萬個工,長期固定工112人。林農中有的天麻種植大戶收入可達40-50萬元。目前,全縣有意向與他簽訂天麻種植合同的林農有800余戶。
2011年,張光勛的專業合作社開始向周邊村組發展,在安慶村、太和村計劃種植天麻2000畝,幫助雨沖鄉發展天麻種植2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鄉政府以順豐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向縣扶貧辦爭取“十二五”期間扶貧項目資金支持在中寨村、海壩村、安慶村、太和村種植天麻2.7萬畝、半夏1萬畝。張光勛表示,下一步要爭取把天麻種植項目輻射到鄰近的綠塘、高店以及畢節的岔河等鄉鎮,讓更多的林農享受到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經濟實惠。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麻種植富了張光勛,富了林農,同時也推動了大方縣天麻和中藥材種植的發展,張光勛因此也成了文閣鄉務工青年返鄉創業的楷模和林改農戶發展致富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