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鄉是安徽省東至縣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近年來,該鄉涌現出一批生產食用菌的大戶,木塔村殘疾人方利民就是其中的食用菌生產大戶之一。他艱辛的創業歷程和較好的業績成為該鄉群眾傳頌的佳話。
方利民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痹癥致殘。為了生存,父母讓他學了裁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裁縫這個行業養家糊口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山區的裁縫也逐漸缺少客戶,為了增加收入,他又在木塔街上租了門面賣服裝,由于地理交通位置的限制,服裝生意也僅勉強維持生計。
由于身體殘疾,方利民曾自卑過,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他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為此,他曾經參加縣殘聯舉辦的電腦知識培訓班學習,多次到外考察木材市場和食用菌市場,經過幾番選擇,他最終決定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食用菌,立足規模生產,在發展新品種上下功夫。
2009年,方利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10萬元,辦起食用菌生產基地,種植茶樹菇8萬棒。由于茶樹菇銷路廣,價格穩定,生產周期短,出菇時間長,當年他家生產的茶樹菇產銷兩旺,收回了全部的成本。初嘗甜頭的他,并沒有因此而懈怠,2010年他又引進新品種,投資新建了鋼架結構的大棚,建立起自己的冷庫,保證了菇類的品質和價格。目前他的食用菌基地品種不斷增加,已由過去單一的茶樹菇向優質香菇擴展,其中茶樹菇13萬棒,香菇5萬棒,茶樹菇剛上市,產品就供不應求。
方利民有強烈的就業愿望,符合殘疾人就業扶持條件,縣殘聯在就業扶持資金和就業培訓上也給予了一定的幫助,木塔鄉政府在政策上積極給予引導,方利民常說,“作為一個殘疾人,我的這些都是在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的結果。”
方利民小時候因患小兒麻痹癥致殘。為了生存,父母讓他學了裁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裁縫這個行業養家糊口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山區的裁縫也逐漸缺少客戶,為了增加收入,他又在木塔街上租了門面賣服裝,由于地理交通位置的限制,服裝生意也僅勉強維持生計。
由于身體殘疾,方利民曾自卑過,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他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為此,他曾經參加縣殘聯舉辦的電腦知識培訓班學習,多次到外考察木材市場和食用菌市場,經過幾番選擇,他最終決定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發展食用菌,立足規模生產,在發展新品種上下功夫。
2009年,方利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10萬元,辦起食用菌生產基地,種植茶樹菇8萬棒。由于茶樹菇銷路廣,價格穩定,生產周期短,出菇時間長,當年他家生產的茶樹菇產銷兩旺,收回了全部的成本。初嘗甜頭的他,并沒有因此而懈怠,2010年他又引進新品種,投資新建了鋼架結構的大棚,建立起自己的冷庫,保證了菇類的品質和價格。目前他的食用菌基地品種不斷增加,已由過去單一的茶樹菇向優質香菇擴展,其中茶樹菇13萬棒,香菇5萬棒,茶樹菇剛上市,產品就供不應求。
方利民有強烈的就業愿望,符合殘疾人就業扶持條件,縣殘聯在就業扶持資金和就業培訓上也給予了一定的幫助,木塔鄉政府在政策上積極給予引導,方利民常說,“作為一個殘疾人,我的這些都是在政府的關心和支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