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寧波援建的茶壩鄉食用菌基地里,當地村民正在照料大棚食用菌。
寧波市在災后重建中承擔了對口支援青川縣喬莊鎮、黃坪鄉、瓦礫鄉和茶壩鄉等四個鄉鎮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截至2010年9月底,我市對口支援青川縣部分鄉鎮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圓滿結束。至此,我市援建青川總投資45977萬元,其中使用捐贈資金29192萬元,共完成援建項目近百項,主要集中于安居房、學校、衛生院等居住生活基礎設施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寧波援建指揮部在青川搞好基礎設施項目援建的同時,還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特產,搞好經濟援建,讓青川百姓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青川采訪期間,記者也來到2個寧波經濟援建的項目點進行了實地探訪。
青川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時期所產的“七佛貢茶”就被列為皇宮貢茶。青川特殊的氣候條件和高海拔地區的特質,形成了青川茶葉所特有的產量低、品質好的特色,也使得青川成為川茶的一大產地。寧波援建指揮部根據青川茶葉產業的特色,組建起甬川茶葉合作社,通過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為青川農民增加一條收入渠道。
同樣的效果,同樣的感恩也發生在青川縣茶壩鄉的食用菌基地。木耳、天麻、香菇、姬菇是青川的四大農業特產。寧波援建指揮部茶壩分部根據茶壩盛產這些特產的狀況,撥出90萬元聯合茶壩鄉政府啟動了“茶壩鄉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設,用大棚方式培育竹蓀、姬菇、天麻、香菇、木耳、榆黃蘑等無公害經濟作物。記者在位于茶壩鄉寺廟村的寧波援建茶壩鄉食用菌基地看到,10多個大棚都已經樹立了起來,大棚里的食用菌長勢旺盛,一些食用菌已經擺放到了晾曬平臺上。一位在大棚里忙碌勞作的村民李萍告訴記者,“這里沒有出去打工的人在需要的時候都可以來幫助基地干點活,一天可以有60元以上的收入。如果每次都能來干活的話,年收入估計會超過8000元。這個收入對我們來說是很可觀的。”對于當地村民來說,8000元已經是一筆非常大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