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重慶黔江區濯水鎮三門村七組55歲的李慶碧種下的1850袋銀耳到了收獲的時候。按照協議,龍頭企業以每公斤2元的價格,收購了她種植的1115公斤銀耳。由于菌種、育菌架等都是由龍頭企業提供,李慶碧并沒有花一分錢,她只用了45天時間就凈賺2230元。
和李慶碧同時種植銀耳的,還有當地6戶試驗示范戶,他們一共種下2.8萬袋銀耳,平均每袋產量超過0.5公斤,試驗種植基本獲得成功。
“試驗種植銀耳成功只是走出的第一步,黔江已把銀耳作為繼生豬、蠶桑、烤煙之后的又一大農業支柱產業,決定打造"中國銀耳之都"。”黔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黔江經過調查發現,該區的自然環境跟福建古田縣、四川省通江縣兩個我國主要的銀耳產地非常類似。同時,銀耳市場前景廣闊,種植不占用耕地,耗費勞動力少,適合作為農民的增收致富產業。
去年底,黔江成功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銀耳產業,在首批2.8萬袋銀耳試驗種植成功后,該區準備在今年之內再建3至5個示范種植點,發展種植戶100戶。
根據黔江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該區銀耳種植戶將達到1萬戶,形成年產10萬噸銀耳的種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成為“中國銀耳之都”。
和李慶碧同時種植銀耳的,還有當地6戶試驗示范戶,他們一共種下2.8萬袋銀耳,平均每袋產量超過0.5公斤,試驗種植基本獲得成功。
“試驗種植銀耳成功只是走出的第一步,黔江已把銀耳作為繼生豬、蠶桑、烤煙之后的又一大農業支柱產業,決定打造"中國銀耳之都"。”黔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黔江經過調查發現,該區的自然環境跟福建古田縣、四川省通江縣兩個我國主要的銀耳產地非常類似。同時,銀耳市場前景廣闊,種植不占用耕地,耗費勞動力少,適合作為農民的增收致富產業。
去年底,黔江成功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銀耳產業,在首批2.8萬袋銀耳試驗種植成功后,該區準備在今年之內再建3至5個示范種植點,發展種植戶100戶。
根據黔江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該區銀耳種植戶將達到1萬戶,形成年產10萬噸銀耳的種植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成為“中國銀耳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