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興文縣僰王山鎮水瀘壩村立足水源充足,溫度適宜的地理優勢,并在四川省“地調員”的勘測下檢測出水瀘壩村土地富微量元素硒的情況下,鎮黨委、政府結合這一獨天得厚的優勢,通過引進技術,流轉土地,調整產業結構,成立興文縣竹蓀(蔬菜)專業協會,集中力量打造全省最大特色效益竹蓀基地。
2011年,水瀘壩村種植長裙竹蓀250畝,預計每畝投入7000元,平均畝產130余斤,每畝可實現收入2萬元左右,這是傳統種植業的幾十倍,并聘請當地村民務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據該村竹蓀協會負責人王大元介紹:“在長裙竹蓀收獲后,我們立即種植250畝的棘托竹蓀。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將竹蓀規模擴大到5萬畝,爭做全省最大竹蓀基地。”
2011年,水瀘壩村種植長裙竹蓀250畝,預計每畝投入7000元,平均畝產130余斤,每畝可實現收入2萬元左右,這是傳統種植業的幾十倍,并聘請當地村民務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據該村竹蓀協會負責人王大元介紹:“在長裙竹蓀收獲后,我們立即種植250畝的棘托竹蓀。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將竹蓀規模擴大到5萬畝,爭做全省最大竹蓀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