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不大。面積7116平方公里。 東寧人少。全縣22萬人口。 東寧偏遠。是黑龍江省最東南的邊境縣。
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億元,全縣5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4.5億元、利稅6.9億元,年均分別遞增32.9%和47.2%。但是,就在東寧縣縣域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東寧人卻突然發現,曾經被認為最不缺的“人”,不夠用了。
“東寧黑木耳”是東寧縣的傳統產業,由于其品質上乘,素有“天下第一耳”之稱。全縣一百多個村幾乎每個村都發展了黑木耳種植。近些年,倚借獨特的資源優勢,東寧縣黑木耳產量由1986年的35噸增長到現在的8.8億袋、干品產量3.6萬噸,產值16.5億元,黑木耳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被稱為“中國黑木耳第一縣”。
黑木耳種植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制作菌包、擺放菌包、采摘、晾曬黑木耳,都需要大量人工。據東寧縣的統計數字,目前全縣有木耳種植戶15892戶,從業人員近4萬人,每年六七月份的木耳采摘期日需用工8萬余人,很多種植戶需要“全家總動員”,臨時雇工最高日工資雖然高達130元,但仍未必能招到人。黑木耳產業已成為東寧縣農村重要的富民支柱產業。
張惠穎告訴記者,種植黑木耳基本上就是半年活,勞動強度不大,且收入穩定,而工廠的流水線工作往往勞動強度大、不自由,所以進工廠當工人一般都不是當地年輕人找工作的首選。
據了解,隨著木耳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當地農業部門正在推廣一種叫“春耳秋管”的新型黑木耳栽培技術,這種栽培技術能讓采摘后的春耳在菌袋不動的情況下進行二次采摘,原本的黑木耳種植季節性用工需求已經逐漸演變成長期的勞動力就業,在與黑木耳產業的用工競爭中新興起的制造業落入下風。
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億元,全縣5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4.5億元、利稅6.9億元,年均分別遞增32.9%和47.2%。但是,就在東寧縣縣域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東寧人卻突然發現,曾經被認為最不缺的“人”,不夠用了。
“東寧黑木耳”是東寧縣的傳統產業,由于其品質上乘,素有“天下第一耳”之稱。全縣一百多個村幾乎每個村都發展了黑木耳種植。近些年,倚借獨特的資源優勢,東寧縣黑木耳產量由1986年的35噸增長到現在的8.8億袋、干品產量3.6萬噸,產值16.5億元,黑木耳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被稱為“中國黑木耳第一縣”。
黑木耳種植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制作菌包、擺放菌包、采摘、晾曬黑木耳,都需要大量人工。據東寧縣的統計數字,目前全縣有木耳種植戶15892戶,從業人員近4萬人,每年六七月份的木耳采摘期日需用工8萬余人,很多種植戶需要“全家總動員”,臨時雇工最高日工資雖然高達130元,但仍未必能招到人。黑木耳產業已成為東寧縣農村重要的富民支柱產業。
張惠穎告訴記者,種植黑木耳基本上就是半年活,勞動強度不大,且收入穩定,而工廠的流水線工作往往勞動強度大、不自由,所以進工廠當工人一般都不是當地年輕人找工作的首選。
據了解,隨著木耳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當地農業部門正在推廣一種叫“春耳秋管”的新型黑木耳栽培技術,這種栽培技術能讓采摘后的春耳在菌袋不動的情況下進行二次采摘,原本的黑木耳種植季節性用工需求已經逐漸演變成長期的勞動力就業,在與黑木耳產業的用工競爭中新興起的制造業落入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