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請大家手上攆一攆,明天好給平娃家裝袋,后天好給老陳家消毒、蒸袋了……。”去年發展食用菌賺了錢的石泉縣廟梁村四組王業貴忙完自家的,又馬不停蹄地指導本組幾家新發展起來的菌農抓生產。
過去,山里人是不過十五不開犁,過了十五干活才換工。而今這個偏遠的小山溝里,一改過去的習俗,走親串友成了幫親幫友,充滿節慶的氛圍里,家家更充滿了生產勞動的歡樂。“這幾天幫忙的人多,備料和搭棚比原計劃時間提前了三天。一家幫一家還是快,又能互相學技術。”剛在公路邊修起兩層樓房的劉永平說:“今年著手發展食用菌1萬袋,再加上喂蠶的話,想必能掙回裝修房屋的錢吧。”
在石泉西邊的兩河鎮簡場村五組,務工返鄉創業人員仰立成立關山桑枝食用菌生產中心,自已制袋1.2萬袋,購買漢水菌業公司的成品料袋3.8萬袋,今年準備發展富硒桑枝食用菌5萬袋。一年之計在于春。當前乘早春搭建養菌大棚和烘房的小伙子滿懷信心地說,他將來還要依托公司基地成立食用菌產銷合作社,來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興菌致富。
近年來,蠶桑大縣石泉縣堅持走“節本增效、多元開發、綜合經營”之路,從加強蠶桑副產品科研、開發、利用入手,不斷延伸蠶桑產業鏈條,讓蠶農喂蠶、菌農養菌實現了增收致富的目的。尤其是經政府扶持、龍頭企業引領、產業協會指導、商業經紀人營銷產品,富硒桑枝菌菇這項新興產業規模由2006年的30萬袋、2007年的200萬袋、2008年500萬袋、2009年1000萬袋的基礎上發展到2010年的2000萬袋,2011年計劃全年發展食用菌2500萬袋左右,將為菌農增收1億余元,預估占到蠶桑產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