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岫巖滿族自治縣牧牛鄉,從2010年11月底開始,很多農民開始蒸制以苞米稈、豆子稈等秸稈為原料的蘑菇菌料。昔日秋收后被農民丟棄在田間地頭的苞米稈、稻草等秸稈,而今在岫巖卻成為“寶”,農民將它們制成蘑菇菌料,用來生產價格很高的杏鮑菇、草菇、雙孢菇等蘑菇品種。當地農民說,這樣可以大量減少鋸末子的使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護了寶貴的森林資源。
長期以來,發展香菇、滑子蘑等木腐菌類蘑菇,已經對岫巖的山林帶來了負擔。蘑菇產業要進一步壯大,森林資源要進一步管護,為了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近幾年,岫巖把目光放到草腐菌類蘑菇品種上。新制定的岫巖蘑菇產業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試種推廣草腐菌,這樣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使農作物秸稈得到有效的循環利用,到2015年,草腐菌栽培比例要達到食用菌栽培總量的50%以上。
據介紹,草腐菌類蘑菇實際上比木腐菌類蘑菇價格高出近一倍。據了解,每發展1平方米食用菌,約需作物秸稈20公斤左右,因此秸稈的需求量十分可觀。若每畝田有作物秸稈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計算,每畝就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以稻草為原料的營養料卸下后,可作為種田的有機肥,肥料恰好又降低了種田的成本。
長期以來,發展香菇、滑子蘑等木腐菌類蘑菇,已經對岫巖的山林帶來了負擔。蘑菇產業要進一步壯大,森林資源要進一步管護,為了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近幾年,岫巖把目光放到草腐菌類蘑菇品種上。新制定的岫巖蘑菇產業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試種推廣草腐菌,這樣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使農作物秸稈得到有效的循環利用,到2015年,草腐菌栽培比例要達到食用菌栽培總量的50%以上。
據介紹,草腐菌類蘑菇實際上比木腐菌類蘑菇價格高出近一倍。據了解,每發展1平方米食用菌,約需作物秸稈20公斤左右,因此秸稈的需求量十分可觀。若每畝田有作物秸稈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計算,每畝就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以稻草為原料的營養料卸下后,可作為種田的有機肥,肥料恰好又降低了種田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