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領域的龍頭企業星河生物(300143)今日成功亮相創業板。公司董事長葉運壽表示,星河生物借力資本市場,將邁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公司以振興民族食用菌產業為己任,實施“立足廣東、面向全國、邁向世界”擴張戰略,致力于打造國際知名的食用菌品牌。記者近日就一些投資者關注的話題采訪了葉運壽。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一個朝陽行業,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葉運壽: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食用菌栽植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真菌物種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還不足10萬噸,產值不足1億元,而到2008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達1827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總產值達865億元,出口創匯14.53億美元,其規模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食用菌產業大國,香菇、平菇、金針菇、草菇、黑木耳、銀耳、滑菇、靈芝等產品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食用菌市場需求旺盛,市場容量不斷增加。2000年-2008年,我國食用菌產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48%,產值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20%。
目前我國工廠化模式生產的食用菌占整個食用菌產量的比重還很小,2008年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總量只占到總量的2.2%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工廠化的食用菌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未來的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競爭格局如何?
葉運壽: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呈現小而散的格局,行業集中度很低,傳統農戶生產是我國食用菌生產的主要模式。食用菌行業生產仍然以各縣(市)生產基地、菇農大棚生產為主,工廠化生產企業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由于工廠化生產模式能實現食用菌的規模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產品具有品質高、供應穩定、環保無公害等特點,工廠化產品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重視,其產量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中國巨大的食用菌消費市場,吸引了境外企業、資本以不同方式進入國內市場。根據食用菌協會的數據,星河生物目前是工廠化模式中的龍頭企業之一。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星河生物的菌種供應情況。
葉運壽:菌種是食用菌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我國菌種供應主要途徑來自國內科研院所、專門的制種公司、進口和食用菌生產企業自行研發。星河生物自主選育和開發菌種,菌種育種和保存技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公司已具備利用RAPD技術構建食用菌遺傳連鎖圖譜的能力,能獨立分析、鑒定菌株的遺傳變異特性,自行選育優良菌株。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食用菌采用怎樣的銷售模式?公司下一步如何擴大銷量?
葉運壽:目前我國食用菌銷售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經銷模式,即經銷商直接到生產商處采購,再進入農貿批發市場的銷售方式,二是直銷模式,即生產商直接向餐飲業、食品加工企業、超市等終端客戶銷售。為應對公司下一步產能的擴張,公司將向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另外還將加強華南華中銷售渠道的建設,以增加銷量。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星河生物報告期內的毛利率情況。
葉運壽:2007年-200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1.14%、36.10%、40.56%,呈逐年上升趨勢。食用菌價格具有季節性波動特征,一般上半年平均價格低于下半年,導致公司上半年銷售毛利率低于下半年水平。2010年1-6月,公司綜合毛利率37.04%,高于2009年1-6月的29.59%。隨著公司募投項目投產,產能放大,邊際效益提高,綜合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證券時報記者:對于食品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質量安全可謂重于泰山,公司如何把好產品質量關?
葉運壽:公司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控制,秉承“持續改進,創造一流品質;不斷創新,領先鮮菇同業”和“新鮮、新享受”的質量控制宗旨,通過菌種培育、生產、包裝等環節的嚴格管理和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鮮品食用菌。公司制定了23項質量管理標準及操作規程,建立了完善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審核程序,同時引用了FMEA(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基本原理,使生產過程中對產品的危害評價變得可量化、可操作。公司采用先進無污染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一個朝陽行業,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葉運壽: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食用菌栽植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真菌物種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食用菌產量還不足10萬噸,產值不足1億元,而到2008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達1827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總產值達865億元,出口創匯14.53億美元,其規模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食用菌產業大國,香菇、平菇、金針菇、草菇、黑木耳、銀耳、滑菇、靈芝等產品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食用菌市場需求旺盛,市場容量不斷增加。2000年-2008年,我國食用菌產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48%,產值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20%。
目前我國工廠化模式生產的食用菌占整個食用菌產量的比重還很小,2008年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總量只占到總量的2.2%左右。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工廠化的食用菌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未來的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競爭格局如何?
葉運壽:目前國內食用菌行業呈現小而散的格局,行業集中度很低,傳統農戶生產是我國食用菌生產的主要模式。食用菌行業生產仍然以各縣(市)生產基地、菇農大棚生產為主,工廠化生產企業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由于工廠化生產模式能實現食用菌的規模化、標準化、周年化生產,產品具有品質高、供應穩定、環保無公害等特點,工廠化產品已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重視,其產量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中國巨大的食用菌消費市場,吸引了境外企業、資本以不同方式進入國內市場。根據食用菌協會的數據,星河生物目前是工廠化模式中的龍頭企業之一。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星河生物的菌種供應情況。
葉運壽:菌種是食用菌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我國菌種供應主要途徑來自國內科研院所、專門的制種公司、進口和食用菌生產企業自行研發。星河生物自主選育和開發菌種,菌種育種和保存技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公司已具備利用RAPD技術構建食用菌遺傳連鎖圖譜的能力,能獨立分析、鑒定菌株的遺傳變異特性,自行選育優良菌株。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國內食用菌采用怎樣的銷售模式?公司下一步如何擴大銷量?
葉運壽:目前我國食用菌銷售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經銷模式,即經銷商直接到生產商處采購,再進入農貿批發市場的銷售方式,二是直銷模式,即生產商直接向餐飲業、食品加工企業、超市等終端客戶銷售。為應對公司下一步產能的擴張,公司將向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另外還將加強華南華中銷售渠道的建設,以增加銷量。
證券時報記者:請介紹一下星河生物報告期內的毛利率情況。
葉運壽:2007年-200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1.14%、36.10%、40.56%,呈逐年上升趨勢。食用菌價格具有季節性波動特征,一般上半年平均價格低于下半年,導致公司上半年銷售毛利率低于下半年水平。2010年1-6月,公司綜合毛利率37.04%,高于2009年1-6月的29.59%。隨著公司募投項目投產,產能放大,邊際效益提高,綜合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證券時報記者:對于食品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質量安全可謂重于泰山,公司如何把好產品質量關?
葉運壽:公司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控制,秉承“持續改進,創造一流品質;不斷創新,領先鮮菇同業”和“新鮮、新享受”的質量控制宗旨,通過菌種培育、生產、包裝等環節的嚴格管理和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鮮品食用菌。公司制定了23項質量管理標準及操作規程,建立了完善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審核程序,同時引用了FMEA(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的基本原理,使生產過程中對產品的危害評價變得可量化、可操作。公司采用先進無污染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措施,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