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麻利點,車子在外等到的!”11月10日天剛蒙蒙亮,廣元市利州區金洞鄉龍洞村王家河邊的香菇基地里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棚內,如小傘般的香菇鋪滿菇架;棚外,剪菌、分箱、裝車,井然有序。
“價格不太穩定,今年到現在賣了6萬多元。”香菇大戶羅明蓉邊采摘香菇邊回頭告訴記者,目前正是冬菇緊俏的時候,賣5元/斤,9月份只能賣3~4元/斤,再往后走鮮菇價格會更好。
金洞鄉地處大山深處,森林資源豐富。2003年,該鄉開始在山上做文章,經過多方考證,決定引進袋料香菇新技術。政府先后組織村民分批到浙江、陜西等地學習種植袋料香菇新技術,在全鄉試種推廣。羅明蓉告訴記者,今年2月她投資近20萬元,建起大棚香菇基地,現已發展袋料香菇8萬余袋。
在基地忙碌的人群中,村民羅璧鳳最引人注目,因為她是基地中技術最嫻熟的農民工。“就在家門口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劃算!”她告訴記者,從制種到采摘,她一直都在這里忙碌,一月下來,至少收入1200元。像她這樣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最少時也有10多個。
為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延長鮮菇上市時間,金洞鄉積極扶植大戶,建立了烘干房、冷凍庫等現代設施。同時,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菌種和技術支撐,并按市場價回收、銷售,形成了“企業+協會+農戶”的產業模式,促進香菇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