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題要:
香菇與森林之關系,知其者如同父子:森林孕育香菇,香菇反哺森林;不知其者,視為破壞森林而不相容。甚至利用公權力作出禁止生產、“強拆菇棚”,剝奪農民的生產權利,徒增官民對立,社會不穩定。至于以“退菇還林”阻遏,遞奪菇民權益已非個別……。
河南西峽,歷屆黨政領導在發展香菇事業上意見高度統一。我五度西峽,1996年還在龍泉與西峽縣委張書記等幾十位領導交流。今年7月24日西峽人大張學亭付主任來龍,我們又認真交流森林資源的流動使用規律……。在西峽,張生起縣長曾說過一句動情的話,他說:“香菇是西峽農民歷經二十年積累的謀生技藝,我們怎么舍得讓其丟棄呢”?是一種對貧弱者的深情包容與博愛,讓西峽的領導人努力克服在香菇產業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如今,西峽以其栽培規模之大,技術水平之交;縣、鄉二級市場,對周邊省地之凝聚力;標準化栽培的推行等,使西峽一躍而成為我國中原香菇業的光輝典范。近年更在森林禁止砍伐的條件下,促進原材料之流通,保證香菇業持續發展而成為全國之榜樣。
本文作者張壽橙先生指定易菇網、易菇論壇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作者張壽橙先生指定易菇網、易菇論壇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 ★ ★ ★
為水源涵養林讓步,禁止砍伐,理所當然
西峽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口水庫上游,植被保護直接關系水源質量,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已為第一要務。香菇栽培雖然不致造成森林的整體損害,但會傷及部分闊葉林,尤其是西峽的優勢樹種——櫟木。其伐后更新能力遠不如闊、浙等省亞熱帶林區。所以西峽縣委從南水北調的大局出發,作出“禁止砍伐”的決定完全是必要的,廣大菇農也非常支持。縣政府可下令禁止砍伐,但無權禁止種香菇,這與閩省某地提出為了森林生態而行文通告:“禁止香菇生產,拆除菇棚,嚴查枝椏和木屑來路等執法理念完全不同”。
禁止砍伐不等于山民失去對所有森林組成中大小樹木的砍伐權。不論任何生態林,水源涵養林或防護林,在經營上均可進行一定時期內特定樹種和數量上的間伐或擇伐,有時也稱已生伐。比如浙江省對生態林就明文規定可以進行伐量不超過15%的間伐或衛生伐。因此任何禁伐都為香菇、木耳生產留下足夠的空間。一個綿亙百里的林海,即使比例很少的間伐,其數量也是十分驚人的。
三大措施確保香菇產業持續發展
森林禁伐后,如何使西峽香菇產業延續發展,縣四套班子領導高度關注。人大常委會對此非常重視,提出三條建議:
第一,拓展外購菌材,延長境內資源休養生息。
第二,充分利用每年14萬m3的森林撫育與修枝材。
第三,減少林木資源在薪柴消耗,柴改煤,柴改電,柴改沼氣。
這三條措施具有全國意義,一切主產區目前走的其實也是這條路。僅僅改燒柴為煤、電、沼氣,所替代的闊葉樹枝椏材,(每戶約5m3),即可解決大部分原料來源。1996年,同為河南之泌陽縣徐群才書記即以行政辦法提倡當時機關事業單位等在半月之內改燒柴為燒煤,果然成效顯著,泌陽自此香菇業走上大發展的道路。
薪柴消耗減少,足以支撐香菇、木耳的闊葉林木屑需求
從東北林區到閩、浙、贛、皖等南方十多省、區的傳統香菇產區,廣大農村人口也包括城、鄉居民,歷史上以薪炭作為生活能源,城鄉結合部人口增長快速,附近丘陵山地林木似乎無不成為光透透的荒山,樹砍光了,農民燒柴無來源,只能以一種“狼衣草”作為生活燃料。一些深山,山民們也只能以砍伐松樹或雜木燒炭出售,維持生計。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除大、中城市外、縣級以下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直至1980年前后,仍然全部使用薪柴。因此,除一些森林資源特別豐富人口密度低的山區外,一般地區森林均處遞減狀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農村生活和生產情況開始發生激烈變化。人口開始向市、鎮集聚,農業人口減少加速。目前我國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50%左右,部分山區如浙江省云和縣——年栽培菇、耳7000萬袋,人口城鎮化水平已達80%以上,即使這20%在鄉下的人口,由于電氣化水平提高,其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那種世世代代以薪柴作為能源的時代已經結束,這部分所替代的闊葉林已成為菇耳栽培的原料。不少香菇產區領導人并未看到或正視這方面的變化和潛力,片面采取“退菇還林”乃至“禁止香菇栽培”,以為可保持山上的闊葉林增長,殊不知正是這種短視的錯誤做法,造成闊葉林養護上的惡性循環。一旦菇農失去菇耳栽培收入,其勞動力又無新的替代項目時,只得仍然以砍伐林木出賣為生,越窮困越砍樹。
西峽縣丁河鎮是香菇重點產地,除縣里的雙龍市場外,丁河鎮市場也有一定規模。該鎮瓦房村原來很貧困,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賣柴村,如今全村家家戶戶用上了煤氣灶,沼氣灶和各種電氣,生活用柴已不存地。全村2.7萬畝山坡郁郁蔥蔥。森林的大敵是貧窮,富裕了的農民用不著你去交代,都會好好地管護森林。
調入木屑和菌材 走市場化道路
香菇發展初期,依賴山區的資源優勢,力求降低成本,使栽培者較其它非林區有較好收益,這對當地闊葉林確實產生損害。
當生產效益顯示,栽培隊伍擴大,木屑等需求增加之后,闊葉林及其木屑價格必然上升。1995年,我第一次去西峽考察時,櫟木作為段木香菇原料,每立方不過250—300元,木屑更便宜。2005年,每百公斤已漲至30—40元,至2009年已達50多元。在這種價格的作用下,首先是一些木屑經營者應市場而生,即使遠在東北的木屑亦經市場的作用而進入;其次,非菇耳栽培區的林場等,專門間伐闊葉林粉碎,而獲得較好的收入,動力設備也更高效了。第三,闊葉林加工廢棄邊角材和木屑價格提高后,工廠也增加了收入。西峽縣有關部門將原料調入作為大事,以予支持與鼓勵。
今后栽培看完全可離開當地之森林而從市場采購木屑等原料,這也就是專業化的分工。栽培規??杉铀贁U大,效益也更高了。
森林撫育和修枝材,加工廢棄物,是香菇生產主要原料
西峽為河南林業第一大縣,林地面積391.5萬畝,800萬m3的總蓄積,20萬m3的年生長量。另有90多萬畝的林果基地,其中10萬畝彌猴桃,15萬畝板栗林等,每年從森林扶育,林果修剪的各種枝椏材、間伐材,只少在15萬m3以上。這類間伐修枝材,過去大多作為薪柴使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最終會成為垃圾——或稱森林垃圾,包括城鄉基建工地,裝修后剩余物,廢棄邊角材、木屑等,已經成為污染環境的累贅。浙江省此類森林垃圾已達180萬m3以上,全國各地均有此現象。河南西峽屬于林地資源豐富,林果業發達,自然氣候,尤以降水量達840毫米,森林蓄積增長快速的資源大縣,將每年這15萬m3修枝材加以處理利用,已為香菇發展提供了大部分木屑原料。
發展才是硬道理,看不清森林生態的實質性變化,看不清菇林之間的互相促進關系,利用政府權力阻遏菇業發展,遭至地方經濟受損被菇民所唾罵,將成為一代之糊涂官,而為歷史所嘲弄。
(悲情香菇50年再回眸之二十四)
2010年9月
作者:張壽橙
2010年9月
作者:張壽橙
通訊處:浙江龍泉金沙張宅
電話:0578-7211712
E-mail:LQZSC5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