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先的只單種玉米,每年一茬收成,變成如今在玉米地里套種蘑菇,一塊地兩份收獲,林甸農民高秀平在縣科技局的扶持下,套種莊稼,三畝地收入五萬多元,創造了種玉米長“黃金”的高效益。
時下,廣大農村到處是一片豐收的喜慶場景,這其中,林甸縣宏偉鄉全勝村高秀平家的收獲,格外厚重。同樣是種地,正常種水稻或玉米等莊稼,三畝地一年的收入不會超過萬元。而高秀平家的三畝地得來的卻是高達五萬多元的收入。上面是黃澄澄的玉米,下邊是鮮嫩嫩的蘑菇,農作物間的“互補”關系,發揮得恰到好處。
據介紹,利用菇菜間作套種技術,可實現植物“互補”生長。蘑菇生長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促進玉米生長,而玉米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又供蘑菇吸收,促進作物的互補生長。同時,栽種蘑菇的菌糠是玉米最好的有機肥料,其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微生物還可提高玉米的“免疫力”,減少病蟲害。所以,用來“遮陰站崗”的玉米也獲得了驚人的產量,個個都是雙棒。
高秀平說,今年香菇價格最低時7元錢一公斤,高時達到了8元,他家三畝香菇,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六七個月下來就是三萬多元。此外,套種的玉米畝均增產一二百斤,這一項也為他帶來了一萬多元的收入,加起來就是五萬多元。
如今,高秀平的成功讓很多村民“眼紅”,也讓科技部門增強了推廣立體種植的信心和決心。林甸縣科技局副局長趙彥光說,我們將以高秀平為典型,把地栽香菇的技術全面推開,力爭在三年內使宏偉鄉全勝村成為地栽香菇村,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效應,使更多的農民掌握這項技術,得到更大的實惠。
時下,廣大農村到處是一片豐收的喜慶場景,這其中,林甸縣宏偉鄉全勝村高秀平家的收獲,格外厚重。同樣是種地,正常種水稻或玉米等莊稼,三畝地一年的收入不會超過萬元。而高秀平家的三畝地得來的卻是高達五萬多元的收入。上面是黃澄澄的玉米,下邊是鮮嫩嫩的蘑菇,農作物間的“互補”關系,發揮得恰到好處。
據介紹,利用菇菜間作套種技術,可實現植物“互補”生長。蘑菇生長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促進玉米生長,而玉米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又供蘑菇吸收,促進作物的互補生長。同時,栽種蘑菇的菌糠是玉米最好的有機肥料,其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微生物還可提高玉米的“免疫力”,減少病蟲害。所以,用來“遮陰站崗”的玉米也獲得了驚人的產量,個個都是雙棒。
高秀平說,今年香菇價格最低時7元錢一公斤,高時達到了8元,他家三畝香菇,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六七個月下來就是三萬多元。此外,套種的玉米畝均增產一二百斤,這一項也為他帶來了一萬多元的收入,加起來就是五萬多元。
如今,高秀平的成功讓很多村民“眼紅”,也讓科技部門增強了推廣立體種植的信心和決心。林甸縣科技局副局長趙彥光說,我們將以高秀平為典型,把地栽香菇的技術全面推開,力爭在三年內使宏偉鄉全勝村成為地栽香菇村,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效應,使更多的農民掌握這項技術,得到更大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