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土地撂荒問題,四川省宣漢縣不斷創新土地流轉形式,不僅發揮了土地最大效益,還使流轉地農民再就業,增加收入,實現雙贏。
“我們的土地流轉后,每年既有土地補償金,每月在這里的務工收入也有1000多元呢。”在該縣君塘鎮滴水村食用菌基地做工的村民們充滿喜悅。滴水村森林資源豐富,滿山都是青岡樹。現在,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發展起香菇產業。投資約100萬元建立了滴水香菇科技示范園區1個,由5個農戶集中種植香菇分戶管理,年生產高溫、低溫香菇50萬袋,產量達到90萬斤,產值達到450萬元,凈利潤225萬元。
同時,帶動周邊50余戶農戶種植香菇50萬袋,農戶實現年凈利潤3萬元以上,還注冊成立了滴水香菇專業合作社,打響了“滴水香菇”品牌,市場銷售供不應求。南壩鎮觀池村的羅仁炳是當地有名的食用菌種植大戶,在該村租用了110多畝土地搞起了種植基地。
已經有20多年食用菌種植經驗的老羅說:“如今,種植雙孢蘑菇一年的收入相當于他過去五年的總和。”土地流轉也讓當地農民大大獲益。羅仁炳忙不過來時,他還會請上50多個當地的農民工,鄉親們都說,村里也有了我們村民自己的“老板”。
家住宣漢縣雙河鎮方斗村3社的王云舟,她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附近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自己每天早晨到村里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上班。每年她夫妻倆務工收入可達上萬元。像王云舟一樣,該村有210多戶農戶將500多畝土地流轉給了公司和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