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提到“菌草爸爸”林占紓無人不曉。上世紀80年代,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綬⒚韉木草技術在全國得到推廣,還傳播到巴西、南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昌吉州也在這種先進技術的幫助下,解決了天山菌草產業發展的難題。新一輪對口援疆,林占綰退的團隊將為昌吉州菌草產業化推波助瀾。
在國家科技部授牌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記者見到了“菌草爸爸”林占紓他和團隊正在為明年昌吉種植的菌草新品種進行選種。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這一片就是菌草栽培鹿角靈芝,我們明年就開始在新疆運用推廣,因為這個藥用價值非常高,有益保護生態,產完菇以后,菌藻又是新疆作為畜牧業一個優質的飼料添加劑。”
其實林占纈氬吉的合作由來已久,2001年他就和專家組幫助昌吉實現了新型食用菌阿魏菇、雙孢菇的人工栽培。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當時在木壘縣看到栽培阿魏菇菇棚成本非常高,一個菌帶生產100多克,隨后我們就在那示范推廣了一種浮土栽培,產量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季節性栽培變成周年栽培,成本降低以后,才能使千家萬戶參與這個行業,才能得到發展。”
現在在昌吉,從東部的木壘縣到西部的瑪納斯縣,綿延500公里,縣縣都有蘑菇種植點,共建立站點204個,成為新疆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昌吉州菌草業產值達3.05億元,農牧民通過菌草業人均增收152元。
昌吉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東灘村食用菌種植戶 張世娟:“利用自己廢舊的雞舍種植了蘑菇,一年下來掙了一萬多,農民都掙上錢了,心勁挺大,勁頭挺足的。”
在昌吉州呼圖壁縣閩昌現代食用菌生產示范中心,由福建援建的蘑菇大棚已建成66座,年產菌種100萬瓶,可供50萬平方米菇床生產食用菌。現在,林占纈腫急岡諦亂宦衷疆中,把菌草循環產業推廣到昌吉。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利用我們新疆種植菌草或者是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原料,來發展菌料,再發展食用菌、藥用菌、飼用菌、農用菌,它還可以作為生物能源,發電、(生產)柴油、鉀肥。”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研究員 祝粟:“農民的積極性也有了,現在就是把后期工作銷售、加工這一塊,把這個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林占緄鬧橇υ助,只是福建省多年援疆的縮影,近11年來,福建省共派出了4批156名援疆干部,先后為昌吉培訓了3100多名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實施了設施農業、菌草、花卉等特色產業技術推廣。
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 鄭勇:“把這些先進的科研成果技術作為智力援疆、人才援疆的一個條件,充分發揮這塊的優勢。”
記者 關榮:“從組織、人事到科技、教育,從農業、林業到交通、建設,從衛生、體育到公安、新聞,福建援疆干部都參與了智力援疆工作,現在新一輪援疆中,一大批在建和待建項目正在這些援疆干部的參與下,如火如荼地規劃建設中。他們也將為昌吉州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閩昌兩地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國家科技部授牌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記者見到了“菌草爸爸”林占紓他和團隊正在為明年昌吉種植的菌草新品種進行選種。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這一片就是菌草栽培鹿角靈芝,我們明年就開始在新疆運用推廣,因為這個藥用價值非常高,有益保護生態,產完菇以后,菌藻又是新疆作為畜牧業一個優質的飼料添加劑。”
其實林占纈氬吉的合作由來已久,2001年他就和專家組幫助昌吉實現了新型食用菌阿魏菇、雙孢菇的人工栽培。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當時在木壘縣看到栽培阿魏菇菇棚成本非常高,一個菌帶生產100多克,隨后我們就在那示范推廣了一種浮土栽培,產量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季節性栽培變成周年栽培,成本降低以后,才能使千家萬戶參與這個行業,才能得到發展。”
現在在昌吉,從東部的木壘縣到西部的瑪納斯縣,綿延500公里,縣縣都有蘑菇種植點,共建立站點204個,成為新疆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昌吉州菌草業產值達3.05億元,農牧民通過菌草業人均增收152元。
昌吉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東灘村食用菌種植戶 張世娟:“利用自己廢舊的雞舍種植了蘑菇,一年下來掙了一萬多,農民都掙上錢了,心勁挺大,勁頭挺足的。”
在昌吉州呼圖壁縣閩昌現代食用菌生產示范中心,由福建援建的蘑菇大棚已建成66座,年產菌種100萬瓶,可供50萬平方米菇床生產食用菌。現在,林占纈腫急岡諦亂宦衷疆中,把菌草循環產業推廣到昌吉。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教授 林占紓“利用我們新疆種植菌草或者是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原料,來發展菌料,再發展食用菌、藥用菌、飼用菌、農用菌,它還可以作為生物能源,發電、(生產)柴油、鉀肥。”
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研究員 祝粟:“農民的積極性也有了,現在就是把后期工作銷售、加工這一塊,把這個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林占緄鬧橇υ助,只是福建省多年援疆的縮影,近11年來,福建省共派出了4批156名援疆干部,先后為昌吉培訓了3100多名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實施了設施農業、菌草、花卉等特色產業技術推廣。
福建省發改委副主任 鄭勇:“把這些先進的科研成果技術作為智力援疆、人才援疆的一個條件,充分發揮這塊的優勢。”
記者 關榮:“從組織、人事到科技、教育,從農業、林業到交通、建設,從衛生、體育到公安、新聞,福建援疆干部都參與了智力援疆工作,現在新一輪援疆中,一大批在建和待建項目正在這些援疆干部的參與下,如火如荼地規劃建設中。他們也將為昌吉州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閩昌兩地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