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中,丁莊鎮積極實施結對幫扶、農業產業化和民生提升等工程,著力培育農村“文明生產力”,為新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不竭動力。
“ 文明對子”彰顯活力。“ 看到別的村種大棚發了財,村里的老百姓心里都癢癢,卻沒有路子,可把我給愁壞了。這不,鎮幫扶工作組帶領我們出去參觀學習,算賬對比,請技術人員,幫著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建成了30個食用菌大棚,第一年每個大棚收入達到 1.5萬— 2.5萬元。”望著村西頭一拉溜 60多個食用菌種植大棚,丁莊鎮牛圈村黨支部書記牛文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高興。去年以來,丁莊鎮選擇了11 個村作為全鎮文明示范村,采取縱橫兩條線的共建機制實現“城鄉統籌”。橫的方面,每個示范村安排一個共建單位進行重點幫扶;縱的方面,由鎮直部門根據各自職責,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政策扶持,全力幫扶這些示范村,做到優勢資源向示范村傾斜。丁莊鎮開展結對幫帶活動一年來,幫扶單位積極幫助村里跑資金、上項目,逐漸把共建村培養成了全鎮經濟建設的強村、環境整治的帶頭村、生態文明村建設的示范村。
“ 一村一品”助農掘金。 讓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聯姻”,是丁莊鎮整合“文明生產力”激活新農村建設的精彩之筆。這個鎮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村群眾發展“一村一品”、“一業一社”,建設了“綠益”食用菌、“田豐”西瓜、“老家”果蔬等7大高效農業片區,發展特色種植村 15 個、畜牧養殖村10 個,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全鎮共建成果蔬拱棚 260個、食用菌大棚70 個,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 32個,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應農用品、統一生產管理技術、統一聯系銷售的“四統一”模式,產出的果蔬綠色、無公害,深受消費者歡迎,構建起“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實現了傳統農業向高效生態農業的成功轉型。丁莊鎮發展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畝產效益1.5 萬— 2.5 萬元,大大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