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里臭得不敢進,現在不臭了,水也變清了!”今日上午,記者從重慶市沙坪壩區獲悉,該區將梁灘河沙坪壩段的畜禽養殖污染進行整治,原來的養鴨戶改行培養蘑菇,收入有保證,每年也減少25萬噸糞水直排入梁灘河。
今日上午,重慶環保世紀行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洪華帶隊下,來到曾經是養鴨戶集中的梁灘河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段采訪。記者注意到,原來的鴨棚還在,不過并沒有惡臭,鴨棚變成了蘑菇棚,地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菌包,兩間鴨棚之間有條小水溝,里面流淌著從山上流下來的泉水。香蕉村的負責人說,以前養鴨子時水溝里全流的是糞水。
市環保局局長曹光輝告訴記者,原來養鴨的時候,每間鴨棚里都架著鋼絲網,鴨子擠站在鋼絲網上,屎尿就漏下鋼絲網,最后被水沖入梁灘河中。他笑稱,自己看了梁灘河的養鴨戶后再不敢吃魔芋鴨子了。
據悉,沙區對該區流域內的500多戶養鴨戶進行整治,共取締1500萬只鴨子,這些鴨子每年產生40至50萬噸糞水,其中約25萬噸直流進梁灘河。不過該區并非簡單取締養殖戶,而是引導養殖戶改行當起蘑菇種植戶,保障當地居民收入。
今日上午,重慶環保世紀行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洪華帶隊下,來到曾經是養鴨戶集中的梁灘河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段采訪。記者注意到,原來的鴨棚還在,不過并沒有惡臭,鴨棚變成了蘑菇棚,地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菌包,兩間鴨棚之間有條小水溝,里面流淌著從山上流下來的泉水。香蕉村的負責人說,以前養鴨子時水溝里全流的是糞水。
市環保局局長曹光輝告訴記者,原來養鴨的時候,每間鴨棚里都架著鋼絲網,鴨子擠站在鋼絲網上,屎尿就漏下鋼絲網,最后被水沖入梁灘河中。他笑稱,自己看了梁灘河的養鴨戶后再不敢吃魔芋鴨子了。
據悉,沙區對該區流域內的500多戶養鴨戶進行整治,共取締1500萬只鴨子,這些鴨子每年產生40至50萬噸糞水,其中約25萬噸直流進梁灘河。不過該區并非簡單取締養殖戶,而是引導養殖戶改行當起蘑菇種植戶,保障當地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