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菜葉往哪扔?廢棄農膜咋處理?秸稈成山怎么辦?……在許多地方為處理農業廢棄物感到頭疼的時候,于洪區農民別出心裁,在農業生產廢物上巧做致富文章,凈化了環境,又找到了農村發展的新商機。
邊腳下料“唱大戲”
平羅鎮郝三家村的白云剛剛賣出了一茬肉食雞,又養起了肉鴨。據她介紹,隨著大棚蔬菜的發展,“菜籃子”滿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葉沒法處理。白云發現,可以利用這些蔬菜下腳料飼養食譜廣的肉食鴨。于是她瞅準這個商機,新買了500只鴨,每天到菜地里不花錢地收集大批蘿卜纓兒、菜葉子等“下腳料”,經過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專用的精飼料喂肉鴨。這樣養殖肉食鴨,80天就能長到3公斤以上,每只純利七八元。
面對蔬菜邊腳下料,大興鄉北陳村村民米宏另有利用途徑:通過搞深加工制作醬菜,同樣“腌”出了致富路。他把沒長夠身量的小黃瓜、小茄子、小西紅柿等“小不點”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風味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她一年多收入5000多元。
廢農膜里“淘金”
隨著大棚的發展,廢棄薄膜目前已成了農村的一大污染。
馬三家鎮農民于久泰在這個難題里瞅出新商機,建起廢舊塑料收購加工企業,每年加工廢棚膜上千噸,年收入達到10萬余元。
秸稈堆起“聚寶盆”
秋收季節,于洪區不見了往年那種焚燒秸稈遍地“狼煙”的景象。原來這些農作物秸稈經過巧妙“消化”,為農民堆起了又一個新“聚寶盆”。
在畜牧大鎮造化鎮、平羅鎮,目前正是農民最忙活的時候:他們把農作物秸稈切碎,青貯氨做飼料,這些青貯飼料,將成為牲畜過冬時色、香、味俱佳的“草罐頭”。平羅鎮有畜禽養殖專業戶5000多戶,羊、牛、驢等牲畜存欄量達兩萬多只。
在以食用菌為主業的于洪鄉北李官村,秸稈又成了培養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該鄉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建成了佳能等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帶動500多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全鄉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00多畝,年消化農作物秸稈1.5萬畝。
邊腳下料“唱大戲”
平羅鎮郝三家村的白云剛剛賣出了一茬肉食雞,又養起了肉鴨。據她介紹,隨著大棚蔬菜的發展,“菜籃子”滿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葉沒法處理。白云發現,可以利用這些蔬菜下腳料飼養食譜廣的肉食鴨。于是她瞅準這個商機,新買了500只鴨,每天到菜地里不花錢地收集大批蘿卜纓兒、菜葉子等“下腳料”,經過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專用的精飼料喂肉鴨。這樣養殖肉食鴨,80天就能長到3公斤以上,每只純利七八元。
面對蔬菜邊腳下料,大興鄉北陳村村民米宏另有利用途徑:通過搞深加工制作醬菜,同樣“腌”出了致富路。他把沒長夠身量的小黃瓜、小茄子、小西紅柿等“小不點”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風味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她一年多收入5000多元。
廢農膜里“淘金”
隨著大棚的發展,廢棄薄膜目前已成了農村的一大污染。
馬三家鎮農民于久泰在這個難題里瞅出新商機,建起廢舊塑料收購加工企業,每年加工廢棚膜上千噸,年收入達到10萬余元。
秸稈堆起“聚寶盆”
秋收季節,于洪區不見了往年那種焚燒秸稈遍地“狼煙”的景象。原來這些農作物秸稈經過巧妙“消化”,為農民堆起了又一個新“聚寶盆”。
在畜牧大鎮造化鎮、平羅鎮,目前正是農民最忙活的時候:他們把農作物秸稈切碎,青貯氨做飼料,這些青貯飼料,將成為牲畜過冬時色、香、味俱佳的“草罐頭”。平羅鎮有畜禽養殖專業戶5000多戶,羊、牛、驢等牲畜存欄量達兩萬多只。
在以食用菌為主業的于洪鄉北李官村,秸稈又成了培養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該鄉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建成了佳能等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帶動500多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全鄉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00多畝,年消化農作物秸稈1.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