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加入了合作社,俺可省心了,大家你幫我,我幫你,種蘑菇一點也不費事,掙錢還挺多!”昌邑市飲馬鎮常屯村農民鄧西庭,一談起農民專業合作社便喜不自禁。鄧西庭于2008 年加入了常利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了3畝食用菌,當年純收入3萬多元,這幾年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收入也節節攀升,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之一。嘗到甜頭的他逢人便說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好處,現在常屯村已有27戶農民加入了常利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
近年來,昌邑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助農增收中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扶持和鼓勵農民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自2008年1月 7日成立第一家經工商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以來,各類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到目前已達201家,涵蓋種植、養殖、農機服務、手工業等領域,注冊資金2.12億元,入社成員達到5700多人,輻射帶動2.5萬多農戶走上富裕路。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素質,培育了新型農民,成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入社農戶改變了以往“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抱團闖市場的局面。他們通過互助合作,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獲得了“1+1>2”的效果。當地“苗木大王”劉國田聯合9家苗木種植大戶注冊了綠鄉苗木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已發展成員268人,年產林產品總量20萬噸,年銷售收入5600萬元,帶動非成員農戶數3200戶,被評為濰坊市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據了解,該市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戶均年增收達 1.5萬元。(據:農村大眾 通訊員 李生濤 李洪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