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從打進熱線的市民中抽出來的幾十名游客,進行了一次“大邑現代生態農業之旅”,觀看了風箏比賽,并體驗了自己采蘑菇的新鮮感受。
風箏與希望齊飛
上午9點,我們乘坐的大巴離開成都一路西行,一個半小時后抵達大邑王泗鎮。今天剛好是當地風箏節開幕的第二天,正在進行“龍型”風箏的放飛比賽,大家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各式各樣的風箏競相飛舞的場景。王泗鎮學校風箏陳列室里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風箏,最“扯眼”的是由2008個福娃組成的大型“明星”風箏,龍型、立體類、硬翅類、軟翅類應有盡有。還有令人眼界大開的可在空中來回跳舞的空中芭蕾風箏、可在空中演變臉的川劇變臉風箏、還有可以像真鷹一樣在空中盤旋的仿真鷹風箏……
風箏制作是王泗鎮學校3—8年級的勞動技術和美學課程,每兩周上一節課,從美學、力學不同角度講解風箏的傳統制作工藝,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思考及動手的能力。
爭學“采蘑菇的小姑娘”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了大邑縣安韓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該園區核心產業就是食用菌,主要生產加工姬菇、鮑魚菇、香菇、金針菇等,一級菇出口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二級菇主銷成都、海口、三亞等地;今年雖然是干旱年,由于有科學大棚種植技術和政府的關心支持,大邑的食用菌生產沒有受到干旱帶來的影響,不僅獲得豐收,還豐富了成都市民的菜籃子。
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有45000畝食用菌種植基地,采取食用菌種植基地+農戶+加工企業的一條龍帶動農民致富的模式:農民土地流轉給基地,每畝一年收租金1000多元,在基地就業工資每月1000多元,社保醫保由企業買;農業工人們每天早晨2、3點鐘就開始采摘金針菇和香菇了,4、5點鐘金針菇、香菇送到成都青石橋批發市場,7、8點鐘,成都市民就能在蔬菜市場買到新鮮的菇類了。金針菇一季采四次,香菇的采摘期為頭年10月到次年6月,每畝凈利潤根據當時行情1-2萬元不等。
香菇很好采摘,找準大朵的直接摘下來就是;金針菇的采摘還要一定的技術含量,普通食用菌主要供食部位是菌蓋,而金針菇卻以菌柄為主,所以菌柄又長又嫩,如黃花菜般的金針菇則為上品。采收時,一手抓住菌袋,一手伸入袋內,輕輕地抓住菇叢拔下,菇腳帶木屑處要用小刀整齊地切去,殘留在培養基上的菇腳要清除干凈,表面再輕輕地扒一層,促使下一批現蕾。在園區工作人員講解完采摘方法之后,大家爭先恐后地沖進大棚,選摘長得最好的金針菇和香菇,不一會,就摘了個盆滿缽滿。看得出來,采蘑菇體驗讓每個人都喜上眉梢,小朋友們更是歡快無比。今天,大家都扮演了一回“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完蘑菇,我們又參觀了災后重建的“五家小區”,感受了大邑縣生態農村的和諧生活。
本版采寫本刊記者鐘麗娟李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