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記者采訪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鳳臺縣真菌研究所所長魯中祝,指出食用菌行業不同于種植業和養殖業,是一個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它也是最基層農民由貧窮轉賂富裕的朝陽產業,認為發展食用菌要有一個創新的思路。
我國食用菌種植多數是家庭模式,生產方法比較原始,勞動成本大,費用比較高,抵抗災害和風險的能力比較小,魯中祝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認為發展食用菌要有一個創新的思路。
創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要進行機械化生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上解脫出來。二是要標準化生產。制定行業標準,讓種植戶可以根據標準生產。規范生產程序,規范菌種配方。三是行業缺少整體的行業技術指導。沒有技術人員來指導基層的食用菌的生產、管理等。而高校的技術指導與實踐有差距,真正的實踐操作技術少。行業發展的一個最大弱項就是大多數技術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且有些較懂技術的人保守、封閉,不能交流,有時還為技術爭吵,這點也影響了行業發展。四是精深加工滯后,大部分產品還處在鮮品上市銷售階段,產業鏈條短,市場風險大。食用菌行業要發展,一條路是工廠化生產,一條路是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