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福建食用菌產業的影響
及其應對措施
福建農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 謝寶貴
去年,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危機,再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銀行被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瀕臨破產被注資850億美元拯救,美國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并迅速波及全球,股市持續下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食用菌產業也不例外。為了正確評估金融危機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影響、制訂應對措施,食用菌行業科技體系的崗位科學家于去年11月中旬開展了調研,已向農業部提交了調研報告。本人就去年的調研結果,結合我省食用菌產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妥之處請指教。
一、我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簡況
進入新世紀后,我省食用菌行業管理加強、技術推廣力度加大、科技力量整合壯大、產業技術提升,總產量連續8年增長。2008年產量雖然增加,但產值卻減少2億元,平均單價降低5.5%,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產生的效應。
二、金融危機對我省食用菌產業的影響
1、我省出口量與創匯情況
近5年來我省食用菌出口量連續增長。2008年出口總量達到31.74萬噸,比2007年增加2.01萬噸,增長6.8%,占全國出口量的35.32%,創匯5.13億美元、但比2007年減少1000萬美元,減幅1.9%,平均單價降低8.1%。
2、我省出口種類及金額
我省去年有26種食用菌產品出口,具體數據如下表。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是干香菇和保鮮香菇,與2007年相比,數量減少4260噸,創匯減少1910萬美元。蘑菇仍然是出口主要產口,包括罐頭和鹽水蘑菇,上半年出口勢頭猛,但下半年迅速萎縮,全年出口數量比2007年增長了7.7%,但創匯金額卻略有減少。
(噸,萬美元)
產品 |
07年出口 |
08年出口 |
08年-07年 |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數量 |
金額 |
|
小白蘑菇(洋蘑菇)罐頭 |
225502 |
30435 |
242073 |
30202 |
16572 |
-233 |
其他傘菌屬蘑菇罐頭 |
18498 |
2389 |
20439 |
2492 |
1941 |
103 |
鹽水小白蘑菇 |
9088 |
1656 |
12196 |
1789 |
3107 |
133 |
其他蘑菇罐頭 |
10698 |
1434 |
9956 |
1293 |
-742 |
-141 |
其他暫時保藏的蘑菇及塊菌 |
6713 |
1291 |
9377 |
1566 |
2663 |
275 |
干香菇 |
9414 |
8570 |
7329 |
7087 |
-2085 |
-1483 |
干木耳 |
3842 |
2319 |
3066 |
2131 |
-775 |
-189 |
鹽水其他磨菇及塊菌 |
1431 |
189 |
3033 |
626 |
1602 |
437 |
未列名主要用作藥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 |
2270 |
446 |
2345 |
554 |
75 |
108 |
蘑菇菌絲 |
1131 |
53 |
1883 |
100 |
752 |
47 |
鹽水的其他傘菌屬蘑菇 |
1773 |
504 |
1694 |
443 |
-79 |
-61 |
鮮或冷藏的香菇 |
3619 |
788 |
1444 |
361 |
-2175 |
-427 |
干銀耳 |
1352 |
892 |
1076 |
847 |
-275 |
-44 |
未列名干蘑菇及塊菌 |
624 |
830 |
944 |
1492 |
319 |
663 |
其他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蘑菇 |
164 |
31 |
223 |
45 |
58 |
14 |
干傘菌屬蘑菇 |
108 |
172 |
103 |
162 |
-5 |
-10 |
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塊菌 |
146 |
28 |
101 |
38 |
-45 |
10 |
其他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傘菌屬蘑菇 |
90 |
12 |
39 |
4 |
-51 |
-8 |
鮮或冷藏的其他蘑菇 |
286 |
56 |
28 |
7 |
-258 |
-49 |
鮮或冷藏的塊菌 |
9 |
17 |
18 |
32 |
9 |
15 |
干牛肝菌 |
56 |
109 |
15 |
45 |
-41 |
-64 |
傘菌屬蘑菇 |
520 |
133 |
3 |
3 |
-518 |
-131 |
鮮或冷藏的金針菇 |
11 |
3 |
0 |
0 |
-11 |
-3 |
合計 |
297345 |
52357 |
317384 |
51319 |
20039 |
-1038 |
3、金融危機對我省食用菌產業的影響
⑴ 外銷市場影響
由于金融危機,全球經濟衰退,食用菌的貿易量略有萎縮。2008年我國食用菌出口68.3萬噸,比2007年減少4.5%。
蘑菇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在金融危機開始時,訂單減少了30—40%。進入11月份采菇期以來,以罐頭加工原料為主要銷售方式的主產區市場大大下降,已跌破成本價格,福建2元/kg,四川2.0-3.0元/kg,11月15日以前山東1.2-1.6/kg。出現蘑菇價格恐慌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全球罐頭原料短缺,價格上揚,2007年全國蘑菇生產面積大幅增長,增加產量80萬噸,鹽水蘑菇和罐頭大量庫存,僅鹽漬蘑菇在漳州就庫存了3萬多噸,成品罐頭庫存了6萬噸,2008年蘑菇產季到來時遇到金融危機,國際市場處于觀望階段不敢大量出單,國內加工企業由于有大量的庫存而縮減收購量,一時出現市場價格跌破成本。另外,人民幣相對升值,導致存貨價位高。由于蘑菇是作為蔬菜食用,消費市場總量并沒有萎縮太多,只是國外經銷商對經濟沒有信心,不敢大量進賀,而是改為少量多次進貨,降低經營風險。所以去年蘑菇出口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售價較低。此外,由于歐美餐飲業不景氣,大罐的蘑菇罐頭銷售量急劇下滑,國外訂單急劇銳減,目前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大罐頭訂單減少50%左右,而適合于家庭使用的小罐頭訂單卻增加20%。
姬菇和平菇出口量出口訂單減少30%,有的出口企業至今還沒有訂單。但是,現貨出口價格上揚10%左右。
以靈芝、天麻、豬苓、茯苓為代表的藥用菌受金融危機影響也較大,其市場價格與同期相比都平均下降了20%左右。
其他種類出口比例低,受國際市場影響不大。
由于國外市場對食用菌的新鮮度要求較高,過去食用菌鮮品的保鮮出口近年為轉為菌包出口,在國外出菇。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目前菌包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0%左右。深加工產品出口也驟減。
⑵ 內銷市場影響
雙孢蘑菇由于有較大比例的出口,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市場價格一度大跌,較大外,對平菇、黑木耳、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等內銷為主的大眾化產品,市場價格與往年基本相平或略下降,仍在4-12元/kg,菇農的毛利在1.2-2.0元/kg。有的地區價格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第二大出口種類香菇由于生產總產量較2007年有所下降,而市場需求不減,基本不受金融危機影響。
工廠化周年栽培的金針菇、杏鮑菇真姬菇等,主要是國內中高層次群體消費,目前種植數量和價格未受到顯著影響。
三、我省食用菌產業走勢
總體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影響不大,遠小于金融、房地產、交通運輸等行業,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仍然樂觀,其依據為:
⑴ 食物是人類的必需品,在經濟危機中人們可以取消奢侈品,節衣縮食,但食物是必須消費的。在歐美發達國家雙孢蘑菇不屬于奢侈品,屬于大眾消費品。食用菌是公認的保健食品,而且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在低端市場,物美價廉,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是我們開拓國際市場的時機。
⑵ 我國食用菌種類多樣,內銷為主,出口比例較小,并且我國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小,經濟仍在增長,內銷市場還在擴大。
⑶ 金融危機可能導致所有商品降價,有的甚至可能降至低于成本而無法維持生產,也可能會波及食用菌。但是,我國食用菌產業仍處于低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經濟狀態,較發達國家生產成本低,市場價位也偏低,但是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相對拓寬利潤空間的潛力大于歐美和日本的全工業化生產。
⑷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廣標準化、規范化、工廠化生產,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市場競爭力較強,今后的發展潛力較大。
四、應對金融危機幾點建議
1、組建省食用菌行業科技體系
農業部已組建了50種作物的行業科技體系,食用菌行業全國有21位崗位科學家、19個綜合試驗站,目前已經正常運行。我省是食用菌的主產區,目前崗位科學家3位、綜合試驗站2個,不能滿足我省食用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綜合試驗站不能覆蓋我省的主要產區。寧德、南平、龍巖、三明、莆田等均是我省的主要產區,特別需要建設綜合試驗站。為此建議組建省食用菌行業科技體系,根據我省產區分布建設綜合試驗站,與國家食用菌的體系配套。
2、政府加強宣傳與產業發展引導
金融危機的第三個階段就是信心危機,銷售商不敢出單、加工企業不生產、菇農不敢種、企業不敢投資,產生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食用菌是優質食品,即營養豐富又有保健功效,大部分城鎮居民對食用菌(尤其是珍稀食用菌)沒有認知,也不懂烹飪,內銷市場擴大緩慢。建議政府牽頭,組織媒體開展食用菌宣傳工作,可有效提高民眾的認識水平,促進內銷市場擴大。
縱觀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食用菌發展歷程,都是從分散式的副業性生產走向集約化、工廠化生產,達到標準化與規范化生產,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業的競爭能力。為此建議政府繼續加強對食用菌集約化、工廠化、標準化、規范化生產的引導,包括土地政策、電價標準、項目扶持等。
近年來食用菌產品質量(包括菌種質量)問題不斷,例如銀耳薰硫引發的銀耳質量安全信任危機,隨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實施,我省銀耳、白背毛木耳、香菇等食用菌農殘超標,內銷市場檢測到蘑菇含有熒光增白劑、香菇含有工業石蠟等。食用菌內銷外銷都面臨質量安全的挑戰。為此,建議政府加強對食用菌質量監控力度。
3、產品形象與品牌建設
農藥的不規范使用、加工過程的一些錯誤工藝,食用菌產業面臨著信任危機。銀耳的薰硫工藝經過暴光,古田政府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陰影還在;蘑菇使用熒光增白劑,廣大民眾心中已有陰影。此外,媒體的跨大宣傳、民眾的科普知識不夠,也是食用菌產業發展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銀耳二氧化硫含量問題,農業部行業標準《銀耳》規定400ppm,但國標、綠標、無公害標準都規定為50ppm,究競是多少對人體健康有害?WHO規定,二氧化硫每人每日允許攝入量為0~0.7mg/kg(SO2攝入量/體重),按照這一要求換算,100kg體重的人日允許攝入量70mg,若日食用干銀耳50g,銀耳二氧化硫殘留允許量:1400mg/kg 。關于農藥,日本肯定列表規定甲胺磷殘留為0.1ppm,按日本標準, 1公斤干銀耳含甲胺磷不超過0.1mg。假如1個人每天吃1兩干銀耳,100年能吃1825公斤,含甲胺磷1825×0.1mg = 182.5mg ≈ 10滴(1毫升 = 1000mg ≈ 18-20滴 )。可見,民眾對食用菌產品安全性的要求已經達到了苛刻程度。為此,要求生產者必需適應現實,實實在在進行安全生產,才能民眾對食用菌的信任。
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食用菌產品的安全性已經是很高了。但我們現在菇房的衛生程度仍然容易給媒體提供宣傳主題,讓民眾產生不信任。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形象建設,樹立品牌,才能使產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4、加強協會組織建設
協會是民間組織,在食用菌的產前、產中和產后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可與政府的職能互補,做一些政府不方便做的事。但是,我省目前協會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建議加強協會組織的建設,開展產銷信息的收集與發布工作,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普宣傳,組織會員聯合采購原輔材料降低生產成本、開展經驗交流提高生產水平、開拓新市場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