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食用菌種植示范園占地84畝、年產菌棒300萬袋、年產食用菌2600噸、年產值1740多萬元……2024年,李家山食用菌產業園交出亮眼成績單。“小菌菇”正在做成“大產業”……近年來,李家山鎮立足自然稟賦,創新“黨委引導、企業運作”模式,以食用菌產業為核心抓手,蹚出了一條“以菌興業、帶農增收”的鄉村振興特色路。
走進李家山食用菌種植示范園,園區里生機盎然,7棟高標準日光節能溫室整齊排布,1260平方米的菌袋生產車間內,香菇菌袋生產線全速運轉,年產菌棒可達300萬袋,常壓滅菌柜、新能源供暖系統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為食用菌科學化、標準化種植筑牢根基。
“目前我們以香菇種植為主、平菇為輔,還在積極試驗示范其他品種。”食用菌種植示范園負責人周召榮介紹,2025年計劃利用9畝閑置建設用地建設食用菌產品研發中心,開展食用菌液體菌種研發,重點研發金耳、銀耳、靈芝等菌種,目前設備正在調試中。“目標是打造青海最大的食用菌品類研發基地,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豐富產品品類。”目前基地上半年已經種植了200萬袋的香菇、70萬袋的平菇菌袋、15萬袋的姬菇,產品目前主要發往重慶、成都、上海等地,2024年年產值達到1740多萬元。
在標準化出菇房內,成排的菌棒上,一簇簇食用菌長勢喜人,工人們穿梭其間采摘成熟香菇,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以前在家門口根本找不到活干,現在在園區上班,一個月能拿3000元工資,還能照顧家里老人和孩子,比出去打工劃算多了。”在園區務工三年的丁雪芳笑著說,穩定的收入讓她的日子越過越踏實。像丁雪芳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目前園區已帶動54人固定就業,從2024年至今發放臨時務工人員和固定工工資總額已達352萬元。
除了吸納務工,園區還通過多重舉措拓寬農戶增收渠道: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培育120多名食用菌種植人才,部分學員已成長為車間主任;為周邊種植戶供應成品出菇菌棒超600萬袋,并提供加工、銷售一體化服務,打通產銷鏈路;流轉李家山村346畝土地,為74戶農民帶來土地流轉收入41萬元,戶均年增收5540元。
2021年,李家山鎮投入4400萬元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成立李家山農稷協作建設有限公司,建成了這座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成品銷售于一體的食用菌種植示范園。2022年8月投產后,首年產值突破800萬元,同年被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經過數年發展,示范園年產食用菌2600噸,占據青海市場17%份額,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我們的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通過‘125’發展思路,用五年時間將李家山鎮打造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小鎮、青海最大的食用菌品類研發基地、西寧最大的食用菌農業科技產業園。”李家山鎮副鎮長馬艷萍表示,今年將重點優化示范園運營、夯實產業基礎,兩年內推動技術升級與品牌建設,五年內實現“三個最”目標,讓食用菌產業成為農民持續增收、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柱產業。
從菌種研發到菌棒生產,從帶動就業到助力創業,李家山鎮的食用菌產業正以蓬勃活力,為農戶撐起“致富傘”,也為鄉村振興繪就了充滿希望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