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稅政策對我們的影響不算很大,訂單、生產、發貨基本如常。”在被問及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時,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從最初鮮菇出口遭遇“滑鐵盧”,到如今菌棒遠銷70余國;從被動應對貿易壁壘,到主動布局全球產業鏈——七河生物的成長軌跡,是山東農產品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寫照。
在七河生物黨委副書記張世忠看來,通過自主創新,推動產品質量和品質的高端化,是打開國外市場的不二法門。
“最初,我們是人工拌料裝袋,效率低,不同批次香菇還存在‘菇傘大小不均、菇腿長短不一’等品質差異?!睆埵乐艺f。
20年前的一個夏天,七河生物的一批香菇漂洋過海,目標是韓國市場。然而,由于運輸途中遭遇高溫,加上企業經驗不足,集裝箱抵達港口時,里面的香菇已經變質發臭,整批貨物不得不銷毀。
痛定思痛,七河生物開始探索新的出海模式。經過反復試驗,他們發現了一個突破口:菌棒出口。于是,企業調整策略:在國內完成菌棒生產,出口至目標國后,在當地基地控制出菇,新鮮香菇直接供應市場。
這一模式很快顯現優勢:菌棒運輸不受溫度劇烈波動影響,海外出菇后直接銷售,確保鮮度;海外基地生產的香菇被視為“本地產品”,突破了海內外貿易壁壘;相比整菇出口,菌棒運輸體積小、重量輕,物流費用大幅降低。
目前,公司先后在韓國、美國、日本、波蘭、西班牙等設立了9個全資子公司和10個生產基地,年生產香菇菌棒1.5億棒,香菇2億斤?!皻W美等地不懂出菇技術,因此我們會在國內培養技術人員輸送到海外。”張世忠說,在當下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加重的環境下,這種“前端技術控制+終端本地融合”的出海模式,對企業保持正常的生產活動起到重要作用。
七河生物還投資兩億元,建設了全球首個香菇菌棒智慧工廠,自主研發全自動制棒生產線,通過5G物聯網系統實時調控溫濕度,日產菌棒從2萬棒提升至7萬棒。
此外,七河生物與上海市農科院、山東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合作,研發出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種。2024年,七河生物自主研發的“七河3號”菌種因肉厚、生長周期短等特點,深受國際市場青睞,出口歐洲、日本的菌棒銷量同比增長20%—30%。
張世忠說,通過智能化生產和菌種創新,企業不僅實現了品質標準化、高端化,更在全球市場贏得主動權——菌棒出口量占全國60%以上,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突破9億元。
七河生物還根據國內市場需求、消費習慣,將原本用于出口的菌棒進行“消費場景再造”:將長著蘑菇的菌棒搬進盒馬、大潤發等中高端超市,讓消費者帶回家自己培育、現摘現吃。這種模式不僅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度,還增加了種植樂趣和互動體驗,成功打開中高端消費市場。